国内外拍卖巨头的市场之争
0条评论 2012-11-23 09:45:12 来源:《东方收藏》 作者:陆晓帆

未来,在内地

据说,被尊为“苏富比办事处之父”的帕克·博涅特在他的办公室的地球仪上,相续划出数个星罗棋布的“蓝圈”之后,最终香港被勾注了“红圈”。但是他相中香港的原因是因为其背后更大的市场:“亚洲市场,特别是‘红色中国’将隐藏着一切契机和可能……”由此可见作为全球的拍卖巨头,内地一直都在苏富比的战略范围。因此苏富比抢在嘉德香港开拍前,在2012年9月27日傍晚于北京敲下了象征性的一槌。这是苏富比进入内地的第一槌。也是歌华保税区与国际拍卖企业首次联姻成功的标志。

“联姻”,这是苏富比抢滩亚洲的一贯策略。苏富比在1969年就尝试进入亚洲,当时苏富比选择日本东京作为亚洲市场的首发地,并举办了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但结果并不令人满意。作为一家西方的拍卖公司,要想在日本东京占据市场份额,并以此为契机逐步占领整个亚洲市场,自然是难上加难。所以1973年,苏富比的创始人之一朱汤生看准了正在蓬勃发展,商机潜力无限的香港,决定在此开设办事处,并着手准备举办中国艺术品拍卖会。而在连卡佛的何邓菊建议和帮助下,确定1973年在香港举办首届拍卖会。这与现今苏富比与歌华合作,成立苏富比(北京)以进入内地市场的策略非常相似。

一直以来,在国内艺术界都认为,国外拍卖企业是不能进入中国市场的。但是歌华美术的总经理王昱东却表示,其实国际拍卖公司进入中国并没有法律障碍,是允许的。歌华保税区就是“免证、免税、保税”。免证免的是进出口许可证。免税包括交易税、增值税、消费税。保税是指保留关税,但不是免关税,而是不收不征,如果离开保税区出国了那就不征了,因为到岸国进行征收;如果通过保税区海关进入中国境内就按照中国海关纳税。所以叫保税,税收在保留状态,这是保税的核心。而且虽然保税区最终建设需要在2015年才能正式完成,而苏富比的首拍及接下来的2013春拍都在中华世纪坛举行,也不会影响到其享受到保税区企业的待遇。

国际拍卖企业进入内地市场,苏富比不是第一家。佳士得与永乐的合作早于2005年就开始了。北京永乐是目前佳士得在内地授予商标使用权的企业,此一授权主要意味着对永乐经营规划提供协助或在相关业务上给予技术支持,但除此之外也并不存在任何合作关系。对此,北京永乐拍卖总经理董军有一套形象的解释:永乐就好比永乐董事会的一个孩子,请佳士得当“家教”,付给后者学费(也就是商标使用费),条件是不要把永乐教育成“邻居家的孩子”,而要和佳士得一样优秀。

但是实际上永乐几乎克隆了佳士得的全套管理模式和经营理念,例如在与客户签署的各项单据非常详细,甚至到了复杂的地步。此外永乐还有一套特有的拍品管理系统,比如一件拍品从征集入库到上拍会有两个编号,最开始是stock number。一次拍卖如果有500件拍品来自80个藏家,每个藏家对应有自己的一组编号,每组编号中又有着每件拍品的序号。在拍卖前,永乐会将这些stock number,转换成公众所熟知的Loft number(图录号),在这个过程中,即便一些拍品由于各种原因撤拍,永乐都能根据两组编号查到这些拍品在不同时间段的属性。因此尽管永乐年成交额徘徊在两三亿元,对北京拍卖业的影响不算太大。不过拍卖回款率在八成以上,在买家常常拍而不付的内地市场显得很抢眼。

这也是佳士得进驻内地市场前做的长期准备。苏富比与佳士得从税法突破及市场规范两个不同的方向,慢慢地改变内地拍卖市场的面貌。只是如今在内地经营的拍卖企业必须注册资金达到1000万元,并且成立三年后,才可能取得文物艺术品的一级拍卖资质。在此期间,苏富比只能拍卖当代艺术、红酒、国外艺术品和工艺品等,不可能涉足古代书画、瓷器古董等。更重要的是,根据相关法规,内地不允许以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独资的形式成立文物拍卖公司。

不过对此,苏富比亚洲区行政总裁程寿康却表现得十分乐观:“这就像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的高级品牌是不能到国内搞百货公司的,但是现在呢?连卡佛早就开到了许多一线城市。所以,我还是充满信心的,我们先进去的话,以后哪天规则一改我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进行调整,会通畅很多,也会比对手领先几步。”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