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拍卖”在香港
如果说苏富比、佳士得在内地的举步维艰更多是因为政策影响,那幺嘉德、保利的香港之路的最大障碍可以说是外围不同的经济环境状态。1997年4月,嘉德香港办事处正式成立。但是由于同年金融风暴的影响,让嘉德不得不放弃首次登陆香港拍卖的机会。而2008年底全球金融危机来袭,嘉德香港巡展也再次搁浅。最终,在嘉德中国成立19周年之际,嘉德香港成功举行了首拍。
嘉德的拍卖现场的确是较苏富比的热闹,但从现场观察可见,不少人是以“捧场”为主。这可以说是“中国式拍卖”的特色。如同参与了这次拍卖的业内人士所说:“嘉德香港首次拍卖,虽然没有闪亮明星拍品晃瞎人眼,客人却是大腕云集。不管跟苏富比,是谁借了谁的东风,反正草船上插满了满载而归的箭。风风光光地给市场打了适时的强心针。”董国强认为对于香港来说,“捧场”这个词很生疏,而对于内地人来讲这是一种理所当然的举动。像是董国强本人不仅是哪家拍卖行的拍卖都会捧场,还会介绍他的朋友去买。因此也可以理解为什幺大部分的内地藏家都扎堆嘉德香港首拍而放弃看苏富比的夜场。
为了减少流拍的出现,嘉德香港的两场拍卖的估价都较低,而且嘉德香港的拍卖师在叫每一口价的时候都“适当”地拖长时间,一件拍品的时间都在一至两分钟之上,也让这场拍卖的时间变得十分地冗长。当拍品成交价超过一百万,全场的买家还会鼓掌。这在苏富比和佳士得的拍卖现场是比较少见的。
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在对比嘉德与苏富比的中国书画图录及拍卖数据后认为,嘉德的手续费是15%,较苏富比20%具有明显优势。因此即使苏富比以中国书画4.14亿超过嘉德3.5亿,如以扣除手续费计算,只比嘉德多4000万,而且拍品数量超出嘉德近40件,实际上是打个平手。佣金低,似乎也是内地拍卖公司攻打香港市场时的另一必要手段。保利日前在公布在11月23日在香港的首拍细节上,15%的佣金成为被香港媒体宣传的重点之一。目前国内拍卖企业一般向买卖双方收取的佣金比例是落槌价的10%—15%。而苏富比与佳士得如今20%的佣金构成也非“空穴来风”。
20世纪90年代初,受美国股市、日本泡沫经济崩溃的大经济背景的影响,艺术品拍卖业整体交易额严重下降,受此影响艺术品拍卖业整体收益也严重缩水。在1990年,苏富比的利润达到了1.55亿美元,佳士得则为7600万美元,但到1992之后苏富比的利润只有650万美元,而佳士得的利润则缩水至1120万美元。经济大势并非拍卖公司能凭一己之力而能有所扭转,但提高佣金未尝不是在总成交额整体滑坡后赢得利润的策略。
在共同目标的驱使下,苏富比和佳士得这对原先的竞争对手一度联合起来,1992年苏富比宣布提高向买方收取佣金,将5万美元以下的拍品的买方佣金,从10%调涨为15%。紧接着佳士得在1995年调整其向卖方收取的佣金制度,从10%调为2%至20%不等,苏富比也宣布实施相同政策。在实施的6年中,两家公司因调高拍卖佣金的策略而增加了4亿美元的利润。虽然后来令美国司法部门以“反托拉斯(反垄断)法”介入调查,但是毋庸置疑的是,提高佣金不仅让两家公司渡过了全球艺术市场艰难的调整期,同时也对拍卖行自身的良性运营有着明显作用。
从2000年以来,一方面是拍卖公司的营运成本逐年高企,一方面是即便是在成交金额随之抬升的背景下,佣金比例却因拍卖公司间愈演愈烈的恶性竞争而反向降低,从而造成了拍卖公司实际利润的增长缓慢。2000年之后,佳士得迫于外界压力,对于拍卖佣金订出了新的规定:8万美元以下的物品,买方要付17.5%的佣金,8万元以上仍维持10%的比例,而在卖方方面则反而把佣金降低了1%。但是香港苏富比拍卖公司关于佣金的调整却没有跟进,只是将原来细分为200万以下的拍品佣金比例为20%,200万以上的拍卖佣金比例为17.5%,调整为400万以下的拍品佣金比例而统一收取20%的佣金。
有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来看,好的拍卖公司不仅不会放弃佣金收入,而且还应提高佣金收取比例。如果拍卖行实行佣金价格战,业内会认为这家公司能力不够,只能靠价格战来抢生意。在撇除中国式拍卖的“捧场”和价格优势外,嘉德与保利还能拿出什幺制胜法宝能在香港站稳脚跟,还尚在观察中。但从目前所看,嘉德和保利在香港可能会风生水起,但难以翻江倒海。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