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拍系列报道之二:拍卖行的“一条腿”走路模式
0条评论 2012-12-01 11:48:3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张凌

古代书画稀有 但整体为什么难出高价

近年来古代书画市场出现了几件天价拍品,但就整体而言,高价拍品规模还略显疲软。因为目前行内能拍胸脯鉴定古代书画的藏家少之又少。人们对古代艺术品的鉴别能力还比较低,局限性大。而大部分人只能依靠传承有序来判定古代艺术品的真伪。可传承有序就是判断真伪的唯一标准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传承有序只在当下还比较合适。大量流落在民间的古代绘画精品未必会进入流通市场。

对于拍卖行来说,在古代书画的真伪面前也是心虚的。对于古代书画部分,近来年上拍的宋元书画少之又少,绝大部分为明清绘画作品。断代较近,有名人提款的作品只是相对而言,可以从一个方面对其收藏的价值的举证。

但物品的流通,包括走私,遗落民间,盗墓,都会造成大量来路不明的古董出现,你不能说他们都是假的。这样看来,传承有序就不是古代艺术品真伪鉴定的唯一标准。所谓“传承有序”是讲物品流通的过程,都可以记录在案。但很多皇家之物,出秦宫未必能入汉殿,紫禁城容不下元大都旧物。此时“传承有序”就出了问题。所以,对“传承有序”来说只能说当代的平级流转过程。如:在李家呆了一代就流传到了赵家,赵家一时有困难可能就把它们拿出来卖给了刘家。刘家的纨绔子弟又拿器物来抵赌资或换烟土。这就造成了不断在私人之间的流转过程。几乎不可能有详尽记载。最后持有物品的藏家根本不知道之前经历了谁手。紫禁城于永乐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420年建成,此时距北宋灭亡的有近三百年时空,三百年来王朝更迭如走马观灯。加上兵荒马乱,蛮夷入侵。珍宝之物的“传承有序”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宋代官窑器在哪些人之间流传?宋版书经历过谁手?宋画怎么都无款?最后是怎样进入紫禁城的?这些都很难弄的分明。所以就是无款宋画,你仍不能断定它就是伪作。相反,有款的宋画,除非宋代当朝人的提款,近现代任何名人的提款都不能作为流传有序的依据。因为没人能说得清楚,事实上是它们都处于下落不明状态。我想只有通过碳十四测定,来证明纸的确是老纸,才能比较肯定的证明这张画是宋画。

 国家博物馆艺术品鉴定中心主任岳峰曾说,在20世纪初,我们在最初学鉴定的时候,人们对于青花瓷器的认知仅仅限于明青花,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推演,发现了元青花,甚至宋青花。所以一个负责任的专家,不应盲目的对艺术品的真伪盲目的下定论,应当把它归为存疑一类。所谓当今社会的艺术品鉴定,只是建立在现有的知识结构基础之上。等到人们对美术史研究更加透彻以及科技更加进步的时候,再拿出来鉴定真假也未必不迟。

编辑:颜媛媛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