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
2012年上海国际收藏论坛在上海锦沧文华大酒店举行。此次论坛邀来200多位业界精英与金融投资机构人士共同探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
此次论坛分为主题论坛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主题论坛部分,将以“艺术收藏的新视野和新理念”为论题,围绕私人收藏与机构收藏、企业收藏文化、艺术品投资基金、艺术收藏于文化咱组、艺术品保险等议题展开。并邀请了台北观想艺术中心董事长徐政夫,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胡志祥,奥普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主席、收藏家方杰,龙美术馆创办人、收藏家王薇,英国艺术新闻报主编安娜·萨摩斯·考克斯(Anna Somers Cocks),美丽道国际艺术机构董事沈桂林就“中国画的现在与未来”、“现代企业艺术品收藏新视野”、“重视正能量的收藏”、“从私人收藏到私人美术馆”、“2012年欧洲收藏趋势”等议题进行主题演讲。
中国画的未来要建立画廊为核心的推广营销体系
对于中国画的推广角度来切入,台北观想艺术中心董事长徐政夫先生对于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尤其是中国画的市场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提出艺术的创作者要和国际接轨,要有和当代结合的契机.针对当代市场要强调约束力,不能盲目地附加,对于艺术鉴定、书画鉴定的科学性也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尤其对于书画的高价问题,他认为高价导致了国际交流和国际市场拓展的难度,那么也失去了公众参与的可能性。那么对于中国画的未来,徐政夫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即建设以画廊为核心的推广营销的体系,积极参与国际的当代艺术潮流,引导大众消费收藏力量的参与,尤其还有推动年轻人的创作,建立一个适合中国书画向外发展的一个国际的推广平台。
企业收藏的5个重要点
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胡志祥认为,一是,企业应该对艺术品收藏投资的获利,要有清醒的认识。二是企业收藏艺术,更有利于对企业形象的建立。品牌的文化性建立,有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三是,对于企业博物馆的建设和运营,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因为很多的美术馆、企业博物馆会进入,进入探索发展的周期,而许多困难也会随之而来。四是,对企业收藏的广告效应,应该要有足够多的、积极的认识。五是,企业收藏社会公关效应以及企业收藏合理避税问题,这些也值得我们重视,这些我觉得胡先生今天的发言,对于我们国内企业收藏的这样认识进一步拓展,实际上很有帮助。
从私人收藏到私人美术馆
即将在12月18日开馆的龙美术馆,其创办人著名收藏家王薇女士,就私人藏品公共化的话题对建立私人美术馆和藏品进行演讲。在国际上有很多的成功案例,但是在国内这些案例刚刚起步。由王薇夫妇的收藏引起我们广泛地关注的原因是由于其在艺术品市场中的频频出手。但是由于王薇夫妇建立龙美术馆的决定,让我们看到中国的私人收藏成长的可能性。龙美术馆像国际上很多成功的案例一样,来自私人的收藏的购买力,并最终回到公众的视野。在王薇女士的发言中,我们也看到了私人收藏、系统性的收藏,收藏的历史观和价值观都是非常重要的。将引导我们全体有一个相对来说有高度的市场,并推动私人收藏的公共宣传。
2012上海国际收藏论坛
而后,来自英国艺术新闻报的主编安娜·萨摩斯·考克斯(Anna Somers Cocks)、英国艺术品投资分析师克莱尔·安德鲁(Clare Mc Andrew)、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等专家都就今年的全球艺术品市场趋势从不同方面,通过案例、数据、多项类比等细节作出了具体且系统的回答。
最后专题环节是关于艺术实践投资的讨论。论坛以“趋势:艺术金融化的理念和实践”为题,邀请了艺术财富管理公司创始人、前瑞士艺术银行负责人兰道尔·韦列特(Randall Willette)、英国艺术品投资分析师克莱尔·安德鲁(Clare Mc Andrew)、艺术市场研究中心执行总监马学东、希马克艺术资本创始人岳新、英国美术基金亚洲区负责人萨姆·哈丁(Sam Harding)、前苏富比拍卖公司副董事杰米·艾克斯坦因(Jeremy Eckstein)就“艺术的结构化产品”、“艺术品资产管理与配置”、“2012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趋势”、“艺术基金的操作实践”、“艺术基金的结构治理和风险管控”等具体方面进行展开讨论。
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