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亮相深圳
0条评论 2012-12-11 14:02:15 来源:深圳商报 作者:聂灿

历经周折 入藏辽博

“这批清宫散佚书画落户沈阳,可谓费尽周折。”由智超介绍,1945年8月8日,苏联红军向盘踞在东北的日本关东军发起全面进攻。1945年8月11日,末代皇帝溥仪携家眷及一批故宫珍宝,从长春逃至临江县大栗子沟。这批故宫珍宝正是当年溥仪在紫禁城退位后,从宫中带走的。这批包括古代珍贵字画在内的稀世珍宝随溥仪从北京经天津进东北,终于在长春安家,被保存在伪皇宫的“小白楼”里。这座“小白楼”是一幢二层日式钢筋水泥楼,建于1938年,当年是日本人为溥仪修建的保存善本图书及古玩字画的库房,内存藏品总数约1300件,对外名曰“图书馆”。

1945年8月11日,溥仪出逃时仅带走了其中的一部分,余者皆被留守官兵盗抢。逃至大栗子沟的溥仪觉得那里也并不安全,于是,他优中选优,携带一批书画珍品逃至沈阳,为了尽可能地多带,他扔掉了保护书法名画的楠木盒、花绫包袱皮等,准备从东塔机场逃往日本,结果被苏联红军逮了个正着,他所携带的书画珍品全部被缴获。与此同时,滞留在大栗子沟的李玉琴等溥仪家眷也被东北民主联军截住,溥仪留给她们的珍宝全部被缴获。当时缴获这批清宫散佚珍宝的部队是东北民主联军四十军,司令员为何长工。何长工将这批国宝收缴后进行了妥善保管,不久以后,何长工将这批国宝上缴至当时的东北银行,在东北银行的金库中暂存。1947年,时任东北文物保管委员会常委、文物处处长的王修接管了这批国宝。

1948年11月,东北文物管理委员会在哈尔滨成立后,将战时收缴的清宫原藏书画珍宝,暂存放于长春东北人民银行。1949年7月7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一座博物馆——东北博物馆(现辽宁省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暂存于东北人民银行的清宫原藏书画珍宝也转入该馆珍藏。1952年间,原东北局文化部组成的调查组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在能够找寻到的线索内,迅速将散佚东北、华北各地的部分清宫散佚书画征集入馆。
 

 


【编辑:江兵】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