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日起西泠秋拍上海巡展 打造海上雅集
0条评论 2012-12-12 11:41:1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海派人物

至于海派人物画,自然首推任伯年及任霞、倪田等继承者。王一亭、张大千等则在民国时期复兴了扬州画派与唐宋人物画。到新中国,因时代需求,迎来了人物画的高潮,由此出现了大批现代人物画的人才:程十髪、刘旦宅、方增先、关良、丰子恺以及林风眠。

林风眠的人物造像,中西璧合,如烟中美玉,石上幽兰,读其画仿佛步入词境。从西泠秋拍的《倩女》与《现代仕女》二图看,林风眠仕女画已不再是中国传统仕女画,但画面之中那秀丽的瓜子脸,纤细上翘的柳叶眉、狭长的丹凤眼和樱桃般的小嘴,具有东方女性特有的温柔含蓄,构成了他仕女画上专属的符号。海派艺术家们秉承传统,接近现实生活的创作,成为了中国绘画史上鲜亮的一笔。承吴越孕育,接八面来风,如今我们用都市文明里现代化的眼光打量特有的海派风雅,从藏品带出艺坛往事,看因水而兴的笔墨流变。

林风眠(1900~1991) 现代仕女图

林风眠(1900~1991) 现代仕女图
设色纸本 镜片 1947年作 66.5×68cm
出版:《中国现代主义绘画大师——林风眠》P8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林风眠(1900~1991) 倩女

林风眠(1900~1991) 倩女
设色纸本 画心 69×64cm
出版:《林风眠全集》上卷P24,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4年。

海派风雅

任伯年作于1887年、堪比博物馆级的《棕阴纳凉图》将以全品相之貌现身岁末西泠秋拍,见证两位海派大师的友谊,也是继《华祝三多图》、“任伯年遗珍”专场之后,西泠拍卖与任氏再度值得被记入史册的重要结缘。任伯年当年凭借独特的人格魅力,把海派整合成了一个群体,提携和鼓励后人。

任伯年(1840~1895) 棕阴纳凉图

任伯年(1840~1895) 棕阴纳凉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887年作 110×55.5cm
出版:1.《缶庐老人诗书画》第一集,中华艺术大学,1929年。2.《任伯年年谱》P85,上海书画出版社,1989年。3.《任伯年全集》第五卷P237,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
著录:《任伯年研究》P32,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年。
说明:吴昌硕上款。杨岘、凌瑕题跋。吴昌硕自题签。吴昌硕家属友情提供。

同样19世纪末苏州报业大王张叔良也因为积极致力于苏州各项公益事业,与苏沪书画界交好。一幅《张叔良先生小像》将亮相今年岁末西泠印社秋季拍卖会,由数十位名家政要合写并题,包括了海派重要名家张大千、吴湖帆、时年85高龄的王震(一亭)、冯超然,吴征、僧陀、陆抑非等人,是海派大师绘画艺术的集锦式呈现,同时也对上世纪三十年代苏沪地区传播出版史、苏沪地区美术社团发展史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

冯超然(1882~1954)王 震(1867~1938)等六十人 张叔良先生小像

冯超然(1882~1954)王 震(1867~1938)等六十人 张叔良先生小像
设色纸本 镜片 1933年作 诗堂:_32.5×82cm  画心:149.5×82cm
说明:民国时期苏州报业巨头张叔良上款。褚德彝题诗堂。

此外,吴昌硕题跋的王一亭人物画《刘海戏金蟾》(1914年)也见证了吴昌硕与王一亭亦师亦友的海上交游往事,与多幅海派名家精品一起,构成了西泠秋拍中近现代书画、海上画派、西泠印社社员作品、成扇、隐墅居藏书画作品等各专场的重要部分。西泠拍卖从地域文化中寻找收藏的文脉和主题,“以学术引导拍卖”,在传世之作中考证艺坛的浓情与佳话,也搭建了地域藏家交流收藏观念的平台,正如这次西泠秋拍的主题所指:收藏,是一种情感记忆。

据悉,今年西泠秋拍共设23个专场,所有拍品将于12月26-27日在杭州世贸展览中心进行预展,12月28-31日在杭州世贸君澜大饭店举槌拍卖。

 


【编辑:宋林林】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