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西泠秋拍黄龙拾翠 采撷收藏中的人文杭州情
0条评论 2012-12-15 11:03:0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顺治年的“花港观鱼”同样美丽

2012西泠秋拍 陈洪绶(1598~1652)松石图

2012西泠秋拍 陈洪绶(1598~1652)松石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648年作 207×78cm

出版:《木扉藏明遗民画二十家》,郑德坤着,香港中文大学出版,1979年。

著录:1. 《中国绘画史》第七卷P163(图版7),喜龙仁(O.Siren)着,伦敦出版,1956~1958年。2.《陈洪绶年谱》,黄涌泉着,1960年。3.《陈洪绶》上卷文字编P53,翁万戈着,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8年。4.《陈洪绶作品集年表》,西泠印社出版社,1990年。5.《明清中国画大师研究丛书——陈洪绶》P182,吉林美术出版社。

展览:“木扉收藏中国画展”,英国剑桥大学Fitzwilliam博物馆,1954年。

说明:画轴配老象牙轴头。

文人墨客最能领略到围水游乐的旨趣。南宋艺事如同花木的落英,在经流西湖的溪中点缀历史。当年南宋内侍卢允升在花家溪畔建了别墅,凿地为池,立埠为港,蓄养五色鱼观赏怡情。隔水相望,这片风景让马远陶醉,他用“花港观鱼”题画,这片风景从此也就有了个灵幻的名字。

经不住朝代兴替,“卢园”荒废,但美景不衰,如同南宋画院风格在明代钱塘画家那里继承发展,形成画史上著名的“浙派”风景。颇具诗人气质的浙派画家陈洪绶,依然选择在这幽雅静逸的“花港观鱼”旁,定香桥畔,宜居作画,留下大量作品,历经崇祯顺治,并在题款中明确写明。西泠秋拍呈拍的《松石图》就是陈洪绶晚年得心应手的一幅佳作。两米多的长轴上,二株苍松拔地而起,坚挺直立,带有标志性独创的松针画格,下有湖石,玲珑剔透,石前后二株萱草花,娇嫩清秀,婀娜飘逸,神态可人。画右上角自题款识:“戊子秋日老莲洪绶画于西湖之定香桥”。

定香桥至今仍在

定香桥至今仍在

著名考古学家、历史学家、艺术鉴赏家郑德坤在剑桥大学任教期间,收藏了这幅《松石图》,并在1954年英国剑桥大学Fitzwilliam博物馆“木扉收藏中国画展”展出;60年代到90年代的陈洪绶年谱中也都有著录。如今在苏堤花港公园的入口处,定香桥濒湖而在,而风景已不同往昔,但纸面上高古朴素的线条,却在古松屈铁盘丝的枝中长生,在金石之味中泠水延年。

西泠桥畔金石同寿

在西湖另一畔的孤山南麓,著名西泠印社悠然已是百年。今天人们游览位于孤山的社址,依然可见它往日的光景。近挹湖光,远含山色,穿梭于星罗棋布的摩崖石刻,吟诵辞采丰茂的楹联匾额。殊不知百年前,却是列强来袭,国体涣散,文人们在湖畔为文化岌岌垂危而焦虑。

2012西泠秋拍 黄易、赵之琛、钱松印十四方

2012西泠秋拍 黄易、赵之琛、钱松印十四方

浙派金石书画家丁仁、王褆、叶铭、吴隐等四人,在孤山买地建房,以“保存金石,研究印学”为宗旨,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印学社团。其后有蒋仁、黄易、奚冈、陈豫钟,陈鸿寿、赵之琛、钱松等继之而起,又称‘西泠八家’。印社中人无不对先贤推崇敬仰。自此,以杭州为中心,创建出宗汉法参以隶意,古拙浑厚的面目,成为中国篆刻流派中异军突起的一座高峰,绵延二百多年。

此次将于西泠秋拍面世的“西泠八家”中黄易、赵之琛、钱松三家共十四方佳作,正是王福庵先生门下,解放前入社至今健在的西泠印社早期社员之一江成之先生的旧藏,皆收入《履盦藏印选》中,并且都有多次出版。三家之中,黄易为传丁敬衣钵者,赵之琛乃集浙派大成,钱松为浙派后劲,西泠三家,重汇西泠,如同依山筑廊,勾陈印坛往事。此次西泠上拍的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昌硕刻的一方“文澜阁掌书吏”,更是呼应孤山美景,带出杭州千年流传的图书出版史。

2012西泠秋拍 吴昌硕刻寿山石章

2012西泠秋拍 吴昌硕刻寿山石章
印文:文澜阁掌书吏 边款:苦铁凿。

出版:1.《吴昌硕作品集》P70,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92年。2.《篆刻全集•吴昌硕》P152,二玄社出版。3.《中国篆刻丛刊•吴昌硕》卷四P43,二玄社出版。4.《吴昌硕印谱》P244,上海书画出版社,1985年。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