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阶层如何投资艺术品
0条评论 2012-12-18 11:22:48 来源:收藏投资导刊 

姓名:马腾

职业: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团委书记

年龄:32岁

收藏方向:古代瓷器

年均收藏投入资金:15万元

入行:

马腾最初涉足古代瓷器领域是受其母亲的影响,而他本人原本是搞钱币收藏的,1995年开始正式接触瓷器,平时偶尔可以见到汝窑、官窑等宋瓷瓷片,很便宜的买回来研究,而且山西是文物大省,平时经常有新出土的文物,这样就促成了他最初的入行基础。

淘换:

马腾认为,买瓷器的途径很多,比如去拍卖会、朋友转让、偶尔逛逛潘家园,收藏初入行还是以民窑器为主,因为官窑瓷器数量有限,而且价位惊人,潘家园也不一定完全都是假的。当然,在潘家园淘换来的东西升值空间都不太大,基本能翻一倍就算不错了。马腾认为,目前老的民窑瓷器基本上几万块还是可以买到的,只是现在炒得太厉害了,特别是拍卖会上价格更是高的惊人,实际上还是有价无市的。当然自己也有打眼的时候,这很正常,只是要有相熟的朋友,买了假的可以退货才更稳妥。“官窑的东西我很少碰,因为确实很少,又贵,都是买民窑和一些稍好的大窑”。

鉴定:

“谈到鉴定,可能很多藏友对基本的常识都不太了解,我就简单谈一下我对民窑瓷的经验。一个是烧制的手段,另一个是器型、质感的辨别。就拿民窑为例,‘老窑’的瓷器比如明清的东西一般都是用松柏木烧制,也就是‘柴窑’烧的,树木在比较潮湿时烧制,水汽就渗进去了,所以会产生很多大小不等的气泡,有的气泡甚至会很大,并且,烧的过程中树枝乱蹦也会溅起火星,所以很多民窑瓷器上会留下一些疤痕。而现在的瓷器都是用‘电窑’烧制,就像大街上卖的新东西,一看就是特别新、特别亮,没有手感,也就不会有上面谈到的种种特征。另一方面,老窑的东西都是人工拉胚制成,总会留下一些不规则的痕迹而不会出现两个完全一样的瓷器,只有用机器才会做到完全的对称或相同。”

出货:

“我每年基本上消费在十来万元左右,当然还有些字画,我们有一个固定的圈子,特别是太原、郑州和石家庄这3个地方的古玩市场和北京的潘家园我周六周日经常去跑一跑”。“至于出货的渠道这个就不一定,我一次性的出货有过一次,山西煤老板一次买了100多件,现在政府机构或一些官员收藏瓷器的很多。单个的都是通过朋友或亲戚帮我出货,因为自己的时间很有限,而且,对于很好的东西自己确实不太愿意出手。”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