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亿天价玉凳被指赝品
在那个汉代玉凳售出后,这家作坊再次制作了汉椅出售
冰冻三尺 非一日之寒
事件一:2.2亿天价玉凳被指赝品
2011年初,被拍出2.2亿天价的一套汉代玉凳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时隔一年,这套玉器突然爆出疑为“赝品”争论。汉代人们大多席地而坐,何来玉凳?网上更有人爆料:天价“汉代玉凳”产自江苏邳州,还是2010年起历时一年多时间制造的!网帖爆料:在那个汉代玉凳售出后,这家作坊再次制作了汉椅出售。而负责鉴定的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中国文物学会玉器鉴定组组长周南泉面对媒体的追问则称,作为顾问,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每个月固定给他600元钱作为鉴定费用,其他的事都和他没有关系。
点评:玉凳事件彻底暴露了中国鉴定业由来已久的乱象。专家们的走眼已经不是一次两次。事实上,他们的话语权早已备受质疑。反倒是打酱油的网民,越来越显示出“群众眼睛是雪亮的”草民力量。
事件二:查税风波如“疾风骤雨”
2012年4月,中国海关发起了一轮猛烈的艺术品查税行动。这场查税风波,缘起于一桩大宗艺术品货运,这宗艺术品自上海入关,数量众多而报关价奇低,大概只有进货价的千分之一,从而引起了上海海关的关注。这批货物的买家不止一人。民生银行原品牌部总经理、民生现代艺术馆和炎黄艺术馆馆长何炬星,北京邦文当代艺术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黄宇杰等涉案,被有关部门采取了协助调查、拘留等措施。
点评:“查税风暴”山雨欲来风满楼,整个海外入境的艺术品拍卖链条中的上、中、下游都将被牵连,或许将面临巨额的补税和处罚。据媒体报道,对进口艺术品的实际征税额度达到了23%。查税风波一方面固然说明艺术品市场需要加强监管,另一方面说明了当前艺术品交易税收结构仍需调整。
事件三:拍场黯淡,亿元拍品罕见
据中拍协披露的2012年春拍数据显示,市场前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总成交额与2011年春拍相比全面下降。“亿元书画”风头不再。2010年,艺术品亿元天价就拍出10多件,这一数字到了2011年继续增加到35件。但是在2012年秋拍中,只有元代艺术家王振鹏《江山胜览图》在保利“古代书画夜场”拍了8800万元,加上佣金勉强过亿。
点评:不妨盘点一下近几十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走过的三轮牛市:第一轮,1995年前后,齐白石黄宾虹的拍品都一下子涨了几十倍;第二轮,2003年开始,频频出现千万级别的艺术品;第三轮,2010年前后,出现大量亿元书画。那么,经历了2012年的深度调整后,下一个牛市何时到来?有人称“抄底”时机已到。但无论如何,希望收藏者都能保持清醒理智。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