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美术学院与天鸿美和院艺术中心领导共同开启“绿盒子”
邱志杰用藏经阁作比来形容杭州的当代艺术状况,以高士明为院长的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老师们在他眼中则是中国当代艺术的国家队。这两个比喻曾引发多方的讨论与关注,因为从一、二级市场的活跃程度来看杭州与北京、上海、成都还是有很大差距。但学术的标准始终高于市场,邱志杰的“语录”也有据可循。
“绿盒子”首度开启
2013年1月11日由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学院、天鸿美和院艺术中心联合举办的《绿盒子•重绘形貌:媒体现实的空间》开幕,本次展览也是中国美术学院媒体城市研发中心正式亮相的首个活动。包括邱志杰、汪建伟、吴山专、没顶公司在内的知名艺术家与青年艺术家的几十件以媒体艺术为主的作品并陈展厅,展览规模透露出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的野心:将“绿盒子”打造成为杭州新媒体艺术的一次“标杆性”展览。
高士明在开幕式上只强调了一点,本次展览开创了由三位当代艺术与社会思想研究所的博士联合策展的先河,这三位博士是刘畑、马楠以及闵罕。展览主题“绿盒子”源于电影制作中将绿色背景布应用于“抠像”制作图层融合的技术。每个策展人对于这一概念都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但展览总体围绕媒体现实空间存在的意义进行讨论。三位策展人在“绿盒子”的主题下将展览细化为9个部分,每一部分都被策展人以概念命名、串联,可以看出理论研究者“完成自我系统地解释”的意图。在观看过程中实际较难发现作品与各单元主题的对应,作品的选择标准也稍嫌模糊。但《绿盒子》系列还将继续,在策展人马楠看来,每一个开启都是一次新的体验,本次展览是长期研究计划中迈出的第一步。
展览最大亮点:开幕演出浓缩新媒体创造力精华
开幕演出由姚大钧带领中国美术学院开放媒体工作室的学生们完成,共分为三个部分:表演“飞行增强了现实”由两名操控者分别遥控两架配备摄像头的螺旋桨直升机,直升机飞行的同时摄像拍摄到的现场场景投射到大屏幕,飞行特技表演的炫酷与现场感让观展的孩子直呼“好玩”。第二个节目与DJ打碟相类似,但将更为科技化的即兴声音与炫目多变的动态影像通过律动完美地结合,与在场观众的感官进行互动。第三部分“虚拟幻术士”是新媒体戏剧表演,无论其中是否有叙事成分或者隐喻,震撼的视觉、听觉效果都能够成功将观者带入虚拟的情境。
艺术在比较中产生评判标准,由于国内大众的观看机会较少,新媒体艺术被贴上了“复杂”与“难以理解”的标签。但从开幕现场表演来看,这些作品甚至不需要我们去理解或猜测其中的观念,置身现场就能够被表演带动感官与情绪,体会到新媒体的多元化与巨大感染力完全契合当代人们对于艺术的需要。这种方式与以观念表达为主的“当代艺术”有着很大的区别,更符合我们对于艺术的最初理解与期待。
并且现场表演最大的不同是所有人都能够与艺术家面对面,亲眼目睹艺术家当场完成创作,而艺术家作品的完成也因此存在着很大的偶然性。总监制姚大钧对于演出的效果非常满意,“与国外的新媒体现场表演是同一个水平”。现场观众随着表演摆动肢体或者大呼“好玩”的反应也印证了演出的成功。
从现场来看,展览存在着与大多当代艺术展一样的问题,即缺少真正的观众,媒体、嘉宾与学生是观展人群的主体。但“绿盒子”是首度开启,“让大众了解新媒体最前沿的创造状态”是媒体城市研发中心的工作目标之一,联合策展人在开幕式上表达的愿望可以在此重复:今后的展览要不断地热起来。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