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藏骗术漫谈:直汇坑人真相
0条评论
2013-01-18 15:17:56 来源:和讯网 作者:贞华
“直汇”陷阱
为了尽量规避此项高昂的费用支出,目前古玩网购中相熟的买卖双方之间不少都采取的是“无成本支付”方式:他们或是利用其他无交易费用的交易平台走货,如淘宝网;或是干脆采用“货款直汇”的方式进行交易——买卖双方达成交易意向后,由买家直接汇款到卖家指定的银行卡号上,卖家则在确认收到全额货款后发货。然而这种“直汇”的交易方式,全程完全凭借买卖双方的个人信用在维系,没有任何第三方力量针对买家所支付的货款进行必要的监管和保护。
正因为如此,无良的卖家就滋生出诸多“人情把戏”。比如和卖家“攀老乡”、“认兄弟”。先让对方在一系列小额交易中尝到减免成本的实惠,也通过一次次成功的直汇交易渐渐赢得买家的信任。此后一旦碰到较为大额的交易时,买家也往往会碍于长期交往的人情面子,即使心里有些许担心也不太好意思说出来(中国人格外好“面子”),于是多数买家仍旧会按直汇的老规矩勉为其难地去打款。等货款进了对方口袋,此等“老乡加兄弟”的卖家就往往杳无音信了。即便此卖家并不准备就此人间蒸发,但一旦碰到寄来的物品有破损有差错时,买家也往往会因为缺失对卖家的约束机制而无法转嫁风险,只好吃下这个闷亏。
曾经发生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位买家“直汇”后收货,发现签收的东西根本不是自己当初看中的那个,于是找到卖家理论。卖家态度倒是客气也“诚恳”地道歉,推说有几笔直汇单子的确是搞混了,东西也因此寄错了地方。不过,收货方不同意退货,他只能友情后补,让买家重新挑选换购别的东西。结果,买家挑来挑去,价格都贵得离谱,不仅直汇的款子不够,还得再汇尾款过去。三五个回合下来,买家只好举白旗投降了,听任卖家摆布草草了事。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