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百幅作品集中展出
近百幅作品集中展出
5件为国家一级文物
展厅里人流如织,如此众多的艺术精品汇聚一堂,堪称一次难得的视觉饕餮盛宴:取材于《史记·田儋列传》的《田横五百士》、取材于《庄子·说符篇》寓意“人须无傲气,但必具傲骨”的《九方皋》;表达抗日民众决心和毅力的《愚公移山》;家喻户晓的《奔马图》;在印度为泰戈尔画的素描《泰戈尔像》……同时,还有难得一见的《愚公移山素描画稿》《九歌图素描画稿》等创作手稿……在这些历史或古代寓言的大幅绘画面前,每个观者都被深深震撼,从中强烈感受到画家热爱祖国和人民的真挚之情。
《田横五百士》这幅巨大的历史画,渗透着一种悲壮的英雄主义气概,画面选取了田横与五百壮士诀别的场面,歌颂中国人民自古以来所尊崇的“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品质,以激励广大人民抗击日寇,着重刻画了不屈的激情。画面中田横面容肃穆地拱手向岛上的壮士们告别,炯炯的眼睛里没有凄惋、悲伤,而是闪着凝重、坚毅、自信的光芒。壮士中有人沉默,有人忧伤,也有人表示愤怒和反对他离去,那个瘸了腿的人正在急急向前,好像要阻止田横去洛阳,整鞍待发的马站在一旁,不安地扭动……画中把穿绯红衣袍的田横置于右边作拱手诀别状,他昂首挺胸,表情严肃,眼望苍天,似乎对茫茫天地发出诘问,其雕塑般的身躯,透出一种悲壮、视死如归的英雄主义气慨。
《会师东京》创作于1938年,当时日寇侵占了大半个中国,国土沦丧,生灵涂炭,徐悲鸿怨愤难忍,他画的负伤雄狮回首翘望,含着无限深意,表现了作者爱国忧时的思想。这是一幅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杰作,中国被称作东方的“睡狮”,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了中国东北大部分国土,“睡狮”已成了负伤雄狮。这头双目怒视的负伤雄狮在不堪回首的神情中,准备战斗、拼搏,蕴藏着坚强与力量。而《愚公移山》则极具现实意义,这幅巨幅画作创作于1940年,正值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画家意在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鼓舞人民大众去争取最后的胜利。在处理这个故事时,徐悲鸿着重以宏大的气势,震人心魄的力度来传达一个古老民族的决心与毅力。在绘画笔法和色彩方面,画面充分体现了作者在中国传统技法和西方传统技法方面所具有的深厚功底。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白描勾勒手法被运用于人物外形轮廓、衣纹处理和树草等植物的表现上,而西方传统绘画强调的透视关系、解剖比例、明暗关系等,在构图、人物动态、肌肉表现方面发挥得淋漓尽致,在人物造型方面,作者借用了不少印度男模特形象,并直接用全裸体人物进行中国画创作,这是徐悲鸿的首创,也是这幅作品另一颇为独特之处。可以说,徐悲鸿的这幅作品将中西两大传统技法有机地融会贯通,独创了自己“中西合璧”的写实艺术风格。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