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百吨疑似乌木只卖了几万块
0条评论 2013-01-31 10:50:11 来源:重庆时报 作者:聂炜昌

乌木

乌木

正值冬季枯水季节,江津区长江水域大面积河床裸露在外。在江津金刚沱长江水域,集中了大批的淘砂金的工人。江津人张建也是其中一员。

挖沙时,张建发现在沙土中冒出半节像木头一样的东西,但是比木头硬得多。

“这就是泡在水里的烂木头。”对于张建来说,这早已经司空见惯。淘砂金往往需要动用大型挖掘机,每次都要挖十几米到二十几米深,挖走砂石时会留下大量这种“烂木头”。

几天前,张建的一个姓刘的朋友找到了他,让他帮忙多找一些这种“烂木头”。

张建找来其他村民帮忙,并动用了挖掘机,很快挖出了近100吨的“烂木头”。

是不是乌木,说不准

1月29号上午,刘某找人开来货车将这堆“烂木头”运走,准备通过货船运往外地。

这一笔交易,张建得到了6.5万元。

当天上午10点钟,长江航运公安局重庆分局江津派出所接到报警称,有人在江津区金刚沱长江水域私运乌木,“上百吨的乌木只卖了几万块。”

乌木,是川人对阴沉木的俗称。它是两千年至一万年前,古四川地域发生地壳运动时,一些埋入古河床淤泥中的树木在缺氧、高压状态下,经过数千年甚至上万年的炭化过程形成。历代以来,人们都把乌木用作制作工艺品、佛像、护身符挂件,价值不菲。

“如果是真的乌木,上百吨的话那价值就高了。”江津派出所杨所长告诉记者,当时接到报警电话,他就作出判断,这个交易不正常。(按照市场价,这些乌木至少价值数百万元。)

随后,民警驱车赶往江津区金刚沱长江水域,发现十多人正在搬运一堆木头一样的东西上船。不远处,还有一个挖掘机正在挖掘,已经挖出方圆十几米,深十几米的大坑。

民警当即制止。但是很快,又遇到了麻烦,因为对于这堆“烂木头”是不是乌木,他们也说不准。

“没有亲眼见到,不敢肯定”

昨天晚上6点多钟,记者驱车前往江津,找到了重庆市长江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涂正祉。

长江江津段多乌木,涂副会长说自己也会在趁冬季水浅的时候去岸边碰碰运气,运气好的话就会找到一小块一小块的乌木,“很难发现上吨重的,一来我没有挖掘机,就算发现上吨重的,我也找不到大型起重机。”

在涂副会长家,他还给我们展示了一块长约半米,重30多斤的乌木,“有木头的纹理,但是比木头硬多了,而且拿斧子从中砍断,断面非常光洁,甚至比玉还亮。”

“家有乌木半方,胜过财宝一箱。”涂副会长十分看重乌木的价值,他介绍说就在去年12月,中央电视台一档鉴宝节目中,有人用乌木制作的一对椅子,“卖了20万。”

虽然乌木价值不菲,但对于在长江边谋生的淘金工人来说,根本不值钱,“他们往往挖出来,劈成块块当柴烧。”

淘金工人张建挖出的是不是乌木?涂副会长说,自己没有亲眼见到,不敢肯定。

编辑:冯漫雨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