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可以对艺术品鉴定负起担保责任?
两年前,曾经有统计称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大约有7000万人左右,所以,文物艺术品鉴定评估的需求也日益增强,与此同时,民间的鉴定机构和专家鉴定也日益增长,这些鉴定机构通常会在最后出具一份和作品对应的鉴定证书,这往往也吸引了更多爱好者参与其中,因为这些“鉴定证书”似乎可以给藏品做一个“担保”。但是,国内的鉴定机构鱼龙混杂,有媒体曾在北京琉璃厂、潘家园等地调查发现,“艺术品鉴定”机构随处可见,任何一幅假画,任何一件假古董都可以花钱买个“权威”鉴定机构的“鉴定证书”。另外,民间的行家以及某些“鉴定专家”也介入其中,以谋私利。一些赝品只要经过这些专家之手,就会披上真品的外衣,流入正规交易市场。
但这种情况在国外较少碰到,马未都解释:“艺术品拍卖全世界的标准都是专家为准,西方的艺术品拍卖也是两类,一类是当代的艺术,一类就是古董,古董都是专家负责制,拍卖行都有专家,这些专家只为自己的名声承担责任,也不承担法律责任,但是国外名声非常值钱,我们的名声不值钱啊,现在有一种专家是真专家说假话,但更多的还是假专家,就是他不够专家资格跑这儿充专家,法律上又没有界定,所以现在这个问题就变的越来越严重。”
这么看来,国内对真正权威性的专家保护力似乎不够,刘尚勇也曾在采访中表示:“国内确实存在很大的文物艺术品鉴定漏洞,也有部分是鉴定专家所致,但是也不能完全怪罪于鉴定专家,因为国家现在没有对艺术品鉴定的相关措施,没有对鉴定专家采取保护的措施,导致很多鉴定专家甚至出现了生活困难,在难以保障自己生活的环境下,促使有些鉴定专家会为了钱说话,另外,其他人看到这其中的甜头,也纷纷效仿,致使文物艺术品鉴定乱象丛生。”
既然拍卖行和民间鉴定机构及民间鉴定专家都难以为艺术品鉴定真正负责,那谁可以为这些艺术品做担保?国家的鉴定机构是否可行?
据悉,目前我国最权威的鉴定机构就是国家文物局唯一批准成立的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其主要职能是馆藏文物定级工作、博物馆征集文物鉴定工作、刑事案件所涉文物的鉴定工作,原则上该委员会的专家是不能到社会上去从事鉴定活动的。刘尚勇也指出:“我国不是没有国家级别的鉴定机构,国家各级博物馆吸收了绝大多数的文物人才、美术专业人才,只是国家文物局明令禁止博物馆的高级人才面向社会和市场进行鉴定,而现在又没有一家权威的机构能够出具权威的艺术品鉴定证书。”
于是刘尚勇提出一个观点:由国家来设置相关鉴定部门,定期不定期为收藏爱好者鉴定。不过,对于国家设置相关鉴定机构的提议,刘尚勇认为,从目前来说也存在很多困难,他用两个细节举例:如果鉴定收费,会不会一件艺术品一个“鉴定价”?收藏爱好者在门外等候,由工作人员把作品递给专家鉴定可以解决一部分这种问题,但是,收藏爱好者仍旧对这件作品不了解,而且,收藏爱好者是否会担心“掉包”问题?如果鉴定一律不收费,那鉴定专家的“辛苦钱”谁来出?出多少才合适?
【结束语】中国艺术品市场在近年飞速地发展,2010年曾跃进世界文物艺术品交易额排行榜榜首,但是背后相应的鉴定机制和监管机制却没有同步发展。2011年秋,中国艺术品市场渐渐踏入调整的阶段,有不少人呼吁,在这个时候,是不是和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配套措施可以展开?艺术品鉴定是否需要“第三方”鉴定体系或者是否需要成立为收藏爱好者“把脉”的鉴定机构?
【编辑:颜媛媛】
编辑:颜媛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