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行展策展人王林
意图:自主性的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
“中国当代艺术在国际上的呈现,如果我们到欧洲去了解一下就会知道,其实不管是他们的学术著作,还是他们描述中国当代艺术的那些画册、文本,所展现的就是那么几个人,几个符号和几张图片,所以我个人觉得这些东西不能代表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谈到《中国独立艺术展:未曾呈现的声音》展览时,总策展人王林说。
而关于这个展览的意图,王林继续说道:“因为今天属于全球化时代,中国当代艺术的呈现肯定跟全球化的议题有关系,所以这个展览实际上是想在重要的地方,在威尼斯这个重要的国际展览平台上,去自主性的呈现中国当代艺术的真实面貌。为什么要说自主性的呢?因为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准备性:一个方面,因为过去中国当代艺术的呈现,在最开始是一些西方人权主义者对中国当代艺术的一种关注;然后是一些海外的资本对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崇;再以后就是中国官方开始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某些创作,比如像威尼斯的中国馆,这三个方面缺失一种自主性。所谓的自主性就是当代艺术还是发生在中国民间的,中国社会现实当中的一种文化艺术现象。通过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这种民间渠道来展示中国当代艺术的面貌,我觉得它可以比较充分的,自主性的和具有某种独立性的把一种比较复杂的、丰富的、真实的中国当代艺术创作的状况呈现出来,让全部的参观者能够接触到,能够倾听到或看到。所以我觉得呈现真实,是我们做展览、做批评最重要的一个工作。”
5000平方米的场地,100多位中国艺术家的作品
其实,这并不是王林第一次主持策划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的中国当代艺术展,2011年,他的策展计划顺利通过威尼斯双年展的申请,并与意大利特邀批评撰稿人GloriaVallese共同策划了第54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碎裂的文化=今天的人——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展》,展览旨在从历史文化和当代艺术如何发生关系的角度,来考察中国艺术其独特的创作成果。参展艺术家有15位,其中两位为意大利人,展览面积1000平方米,作品50多件。
“因为威尼斯双年展的重要性,所以能够得到满意的场地是很困难的,这次还算是运气很好”,总策展人王林讲,他们从威尼斯双年展得到了一个刚开发的场地,大概有5000平方米。
八年前中国馆首次亮相威尼斯国际 艺术双年展
第51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在意大利威尼斯举行开馆仪式。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国家馆形式参加这一历史悠久的艺术展。那年共有70余个国家以国家馆形式参展,还有两个主题性的国际展及数十个专题展。
参展的艺术家包括张永和、王其亨、彭禹和孙原组合、刘韡、徐震等6位艺术家的5组作品。著名建筑师张永和专门根据场地设计了以竹子为材料的建筑结构,名为 《竹跳》,创造了新的可游可居的景观。著名地理环境研究学者王其亨的参展作品《威尼斯双年展的风水》,由图片、动画设计以及他的评说构成,在现场通过大屏 幕播放出来。
年轻艺术家彭禹和孙原的作品名为《农民杜文达的飞碟》,将安徽农民杜文达制造的直径6米、高3米多的飞碟带入了展场,反映了 当前中国农民的浪漫理想和主动去实现的精神。室内作品则是刘韡和徐震的《光》和《喊》,分别展示了光和声音与人们的互动,反映出“都市化”的人们在日常境 遇中面临官能刺激时所产生的心理反应。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