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泉窑青瓷
龙泉窑分“哥窑”和“弟窑”
龙泉窑瓷器胎质细腻,按其胎色可分为白胎和黑胎两类,以白胎为主。龙泉窑有“哥窑”和“弟窑”之分, “哥窑”即黑胎青瓷,釉色以粉青为上,釉面多开有纹片,有“紫口铁足”之特征。 “弟窑”即白胎青瓷,釉色青翠娇艳,尤以“粉青”、 “梅子青”为世人所珍,代表龙泉窑系的主流。
成书于南宋开禧二年( 1206)的赵彦卫《云麓漫钞》卷四说 “今处之龙溪者,色粉青,越乃艾色。”这是描述龙泉窑产品特征最早的文献记载。
明《格古要论·古窑器论》记载 “古龙泉窑在今浙江处州府龙泉县,今日处器、青器、古青器。土脉细且薄,翠青色者贵,粉青色者低。有一等盆,底双鱼,盆口有铜掇环,体厚者不甚佳。”该书成书于洪武二十一年( 1388),作者的父亲特别喜欢收藏、鉴赏古代文物,曹昭自幼耳濡目染,也嗜好古董,而且还将其作为一门学问来研究,孜孜不倦。
明著名养生学家高濂《遵生八笺》卷十四也有记载“定窑之下而龙泉窑次之,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薄,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其制 若瓶若觚若蓍草,方瓶若鬲、炉、桶,炉有耳,束腰,小炉菖蒲盆底有圆者、八角者、葵花,葵花者各样,酒鳖、骰盆。其水盘之式,有百棱者,有大圆径,二尺者 外比与菖蒲盆式相同,有深腹。单边盥盆有大乳钵,有葫芦瓶,有酒海,有大小药瓶,并立地梅瓶、大瓶,诸窑所无,但制不甚雅,仅可适用种种器具,制不法古, 而工匠亦拙。然而器质厚实,极耐磨弄,不易茅篾。但在昔,色以不同,有粉青、有深青、有淡青之别。”高濂称得上是一位玩家,对古陶瓷自然十分在行,按现代 标准也称得上是一位当之无愧的鉴赏家。
另外,明代张应文的《清秘藏》也说 “龙泉豆绿者,与汝窑大致相同,往往易于相混。今为析之,汝胎色粗而略糠,龙泉坚而且细;汝釉薄而清,龙泉釉厚而混;汝无釉之处,色如羊肝,龙泉无釉之 处,色如瓦屑;汝釉上有光,透脱如料,龙泉釉上无光,滋润若玉;汝多有鱼子文,少有蟹爪文;龙泉间有蟹爪文,绝无鱼子文,其相异之点在此。” “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厚,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艳,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且极耐磨弄,不易茅篾。”张应文的《清秘藏》对中国的古陶瓷记述较详,尽管没 有太多的新鲜观点,但功课还算是做得非常认真细致的,一部值得重视的文献。
清佚名所著《南窑笔记》也说 “其土质坚白,釉色葱翠,所谓"粉骨龙泉是也"……龙泉釉色有梅子青,冬青色者,可与官窑争艳。间有纹片者,俱堪珍贵。”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