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修成正果的“非法收藏”者
距离俞兴伟的家乡不远,在同属浙江省的绍兴市,有一位名叫孙海芳的民间收藏家,他与俞兴伟起步时间相近、收藏志趣相同,而且都揣着同一个建立私家博物馆的美梦,但由于他们俩有着不一样的经历和境遇,结局却大相径庭。
孙海芳最初也是一名普通的收藏爱好者,在绍兴本地当警察。孙先生说,他的第一件藏品是在本地出土的一只汉代青釉罐,“一张口就要了我5000块钱,那时候工资很低呀,搞掉了差不多半年的工资!刚开始收藏,见到老东西就想买,那点工资怎么够花?86年,附近出土了一枚直径超过60公分的东汉车马镜,纹饰非常完美,肯定是皇宫里的落地大镜,文物贩子开价10万,那时候对我来说,这是天价呀!我卖掉房子也拿不出那么多钱。但那么好的东西可不是想买就能碰上的呀!于是,我东拼西借,找朋友、找亲戚,可是到第二天等我借足了钱再去找那个文物贩子,他告诉我铜镜已经被一个香港人买走了。哎呀,这20多年,我一直关注那枚铜镜的下落,要是找到了,再贵,哪怕砸锅卖铁我也要把它买回来,可惜至今音信全无!”
这件事情对收藏上瘾的孙海芳刺激很大,后来,为了满足自己越来越强烈的淘宝欲望,他毅然摘下当时人所羡慕的“大盖帽”,下海经商挣钱,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先后开了三四家公司。随着资本日渐膨胀,孙海芳的收藏胃口也越来越大,只要是打听到哪里出土了古越国的陈迹旧器,他都要千方百计地尽收囊中,为此,他每年仅此一项就要耗费下属公司所获利润的80%。
下海20年后,已是藏宝满盈、富甲一方的孙海芳终于修成正果、梦想成真。
2007年10月23日,在绍兴市中心最著名的旅游景点鲁迅故里和沈园之间,占地面积达21,000平方米的“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在鼓乐礼炮声中隆重揭幕。前往庆贺的有浙江省委宣传部、省文物局、绍兴市委的主要领导,还有来自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上海博物院、浙江博物院、陕西法门寺博物馆等国内知名文博单位的代表和专家学者。一家私人博物馆开馆阵势如此之大,能够请动这么多层高面广的领导和专家,恐怕在全国亦属罕见,这也让记者从另一个角度见识了这家博物馆的社会地位和它的公共认知度。
记者有幸亲临这家目前全国最大的私人博物馆,并拜访了该馆馆长——现任浙江广科药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浙江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孙海芳。
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5000余件,其中有历代越窑青瓷3000余件、宋代-春秋时期青铜镜560件、唐代-春秋时期冷兵器460余件、清代-春秋时期金银玉器500余件。这些藏品分期、分批、分类在越国兵器、会稽铜镜、越窑青瓷、金银玉石四个展厅展出。
除开这四个公开展厅之外,在四楼精品室内,还存放着若干件国宝重器。如:开国越君的“王者之剑”、三代吴王的兵器、唐-五代秘色瓷、五代柴窑穿带壶、双重列车马神人画像镜等(照片),后者还被评选为浙江民间收藏十大宝物之一。这些珍贵的文物精品,在许多国家博物馆都难得一见,尤其是一组(33件)完整的唐代早期青瓷兵马俑,更是存世仅有。
对此,孙海芳先生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开馆那天,浙江省政府和省博物馆举办了一次越窑青瓷高峰论坛,由我们越国文化博物馆承办,专家们一致对这套兵马俑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至今为止数量最多、品种最全、工艺最精的越窑青瓷兵马俑,是越窑俑类中的极品,对研究唐代的政治制度与越地风俗也有很高的价值!就连一向出言谨慎的故宫博物院顶级陶瓷专家耿宝昌老先生看到这套青瓷俑后,也非常吃惊。他说:‘国家级的博物馆都很少这样好的东西,有些藏品堪称绝世珍宝。过去,国家博物馆将关注点放在宋元明清的官窑上,而事实上,这些古代陶瓷,是极具研究价值的。别说花500万,花更多的钱也值得’……”
“买这一套青瓷俑花费500万人民币,是真的吗?像这一类本地出土的东西不需要花这么大的价钱呀!”记者实话实说。
孙海芳说:“这套东西是2001年在我们绍兴一个建筑工地上被推土机推出来的,本来是花不了这么多钱,问题是我得知消息后去晚了,已经被人卖到了香港。后来,我千方百计托人联系上了那个香港人,诚意要求他转让给我,他第一次让给我18件,最后在我一再恳请下才全部转让给我,总共花了500万人民币。有些出土文物一旦被境外人买走,再想买回来就不得不花血本……还有一次,一个朋友说他刚收到两件好东西,几万块钱转让给一个香港人,我一打听那个人还在杭州没走,就赶快开车赶到杭州华侨饭店找到他,提出要买那两件东西。他到客房打开包,一件是越国开国国君允常使用的青铜戈,上面有12字铭文。另外一件是春秋晚期的一只小青铜鼎,非常少见。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我花了96万才把两件青铜器买下来。一天时间,让他赚了10几倍!”
采访时,记者重点与孙海芳先生探讨了有关出土文物的若干政策性问题:
记者:“据我观察,绍兴越国文化博物馆的藏品几乎全部都是出土文物,如果严格按照国家《文物保护法》的规定,对这些东西进行买卖都是违法行为,您对此怎么看?”
孙海芳先生坦率作答:“这些出土文物都是我们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很多东西都被外国人买走了,我用我自己搞企业赚的钱把它们买回来、保护起来,有些东西还是花大价钱从香港买回来的,这样做难道还有错吗?”
记者:“省市政府和文物部门对您的这些藏品持什么态度?”
孙海芳:“我这个馆是经省文物局批准注册的,开馆那天,省里的领导和专家都来了,他们给了我很大支持和高度评价。兴建这座博物馆,从征地到办理各种手续,绍兴市政府都给了我很大支持!”
记者:“可是据我所知,浙江省对出土文物交易的打击力度很大,就在不久前,我还从绍兴政府门户网站中看到,上虞市文物部门会同公安、工商和文广稽查大队,对东关收藏品市场进行了3次突击检查。共检查经营户59户,地摊120余摊,查到违法经营户12户,收缴出土文物(疑似)91件……”
孙海芳:“……过去我们只注意对文物交易进行打击,导致许多文物流到海外。很多文物在建筑工地一旦出现,农民工们知道不能买卖,就干脆当场砸烂,导致不可挽回的损失。难道我们就不能给发现文物的农民工一点实惠?允许文物在国内流通,避免被人家偷偷卖给外国人,难道有什么不好吗?藏宝于民总比文物流失好吧?就说我这套青瓷兵马俑,如果政府不鼓励文物回流的话,我还会花重金买回来吗?”
记者:“不管怎么说,按照现行《文物保护法》规定,一切出土文物都归国家所有,您就不担心您这么多价值连城的文物有朝一日会被收归国家所有?”
孙海芳:“坦率说吧,我也曾经反复想过这个问题,办这个博物馆,将这么多藏品集中亮相,会不会给自己惹麻烦。可是我不怕,因为把事情想到底,这些藏品,我现在只是暂时保管而已,它们的最终归宿当然是社会,它们是民族、人类的共同财富。纵观中国各个时期的大收藏家,在身后都将文物无偿捐给社会,我们不是唐太宗啊,我们的觉悟比他高多了!”
记者:“您讲得很好,问一个很长远的问题,若干年以后,您会对您的博物馆、您的藏品最后的归宿作何安排?也会捐献给社会吗?”
孙海芳笑答:“我还年轻,这个问题还没考虑……”
采访结束后,孙先生向我透露:“现行《文物保护法》在下一届全国‘两会’上将会有较大的修改,国家文物局去年就在浙江开始了调研工作……”
我不知道孙海芳先生最后一条消息是来自民间“路透社”,还是出自北京那些上层专家之口,但是有一条我敢肯定:许多类似孙海芳这样的民间收藏者,非常渴望国家对于这方面的政策能够有所松动。
如果单纯将嘉兴的俞兴伟和绍兴的孙海芳做一个浅表的比较,难免会让人觉得二者尽管志趣相同,但命运却有天壤之别。但是,如果站在法理的层面上去看,我们又会发现二者的行为价值在内涵上区别并不大,因为依据现行法律,他们都是在“违法收藏”,他们的收藏品大部分都是“赃物”,单凭这一点,他们即便修成“正果”,也不可能得到国家法律的庇护和政府的公认。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