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销青花瓷行情涨幅明显
查阅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等公司的外销瓷拍卖图录可知,明清青花瓷在历次拍卖中所占的比例最大,其次是清代粉彩瓷器,价格也数这两类瓷器较高。明清外销青花瓷中,价格较高者多为嘉万至乾隆时期制品。这里从2001年以来的拍卖中略举几例。
2001年,明清外销青花瓷的拍卖价格已过百万元。当年11月13日伦敦佳士得的拍卖中,高41.2厘米的明末清初青花水注估2万至3万英镑,保存基本完好,拍至9.175万英镑,可谓当年最贵的外销青花瓷。水注的造型应仿自西亚金银器,器型、青花的纹饰西亚风格都非常浓郁。
2006年外销青瓷价格大涨,7月10日伦敦宝龙上拍一对高达103厘米的清康熙青花龙纹带盖将军罐,估10万至15万英镑,拍至21.84万英镑。这类大瓶的价格一直不低,1999年时,一件缺盖、高89厘米的龙纹将军罐,在巴黎市场上的估价达三四万欧元。有行家认为,此种将军罐,极有可能是当时欧洲皇室、贵族及上层社会青睐的神秘“龙骑兵瓷瓶”,这对瓶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宫所藏的龙纹瓶器型、纹饰风格完全一致。程庸先生在茨温格宫见到这类瓶,称为“近卫花瓷”,为神圣罗马帝国萨克森选帝侯、波兰国王奥古斯都二世(1670-1733)所藏,“其特殊遭遇不仅给永恒的历史提供片羽吉光,还是一个标志性的物证”。程庸指出:“‘近卫花瓶’曾是普鲁士威廉一世的旧藏,18世纪早期,他为了得到萨克森州的选帝侯奥古斯都二世600人的近卫骑兵部队,将宫廷所藏的许多瓷器(包含这类瓶子)献给了他。一战之后,德国投降,因银子紧缺,‘近卫花瓶’为德国承担危机,其中一些被拍卖用作战争赔款。有一个瓶子被来自瑞典哥德堡的富翁詹姆士·凯勒收购。一晃眼,过了近一个世纪,前些年这个瓶子重新浮现在凯勒家族后人出售的藏品中,令所有看重记忆的人唏嘘不已。此瓶造型特殊,配宝珠钮盖,整器上下分十层画意,颈部绘花卉、变形蕉叶、锦地纹,中心以四面开光绘婴戏和刀马人物,无论绘画,还是制作工艺,皆属上品。”
同年7月12日,伦敦苏富比上拍高23.7厘米的明嘉靖青花葡萄牙文瓶,“大明嘉靖年制”款,估5万至7万英镑,拍至25.44万英镑。这件玉壶春瓶经截口后,重装银口,肩饰两圈葡萄牙文,腹部通体绘山水异兽纹,应是早期葡萄牙人由景德镇运往欧洲市场之物,不排除是葡萄人定烧之物。类似的青花葡萄牙文瓶,还见有腹部绘缠枝花卉纹饰,底青花书“万福攸同”款者,价格多在10万英镑左右。同场上拍的明万历外销青花长颈瓶也拍到了22.08万英镑的高价。有专家认为这类瓶多销往欧洲市场,此瓶高30.5厘米,口部有伤,长颈上绘山石花卉,圆腹两面分别绘藕节莲花图,中心以藕节组成开光圆开光,内绘纹饰似是一种标志图案。类似器型多在欧美市场拍卖,多数口部有伤残,残损程度决定价格的高低,长颈有残者成交价多在二三万英镑。行家指出,“当年这两件外销瓷器的高价成交,已经预示了外销瓷价格长涨的新空间”。
2005年12月10日、2006年12月16日嘉德四季上拍的两场海捞瓷专拍,被收藏者视为内地外销瓷拍卖行情的标杆。两场拍卖的瓷器均来自瑞典人斯坦(Sten Sjostrand)的南海海海洋考古公司,该公司是设在马来西亚的瑞典公司。据他介绍,该公司1990年开始打捞古沉船,至2005年时已经发现了10处古沉船,时间较早的丹绒新班号是11世纪沉船,最晚的是清代迪沙如号是1830年沉没。从他们打捞的这10沉船看,9个世纪里南海的贸易主要是中国陶瓷,一直到14世纪晚期,沉船上的陶瓷全部产自中国。两次拍卖的陶瓷多来自2003年发现的明代万历号以及清代迪沙如号沉船,前者以青花瓷为主,后者则是紫砂器皿,其他釉彩的瓷器较少。万历号青花瓷器型多为各式盘、碗、壶、葫芦瓶、盖缸、军持等,紫砂器以壶为主。首场上拍明万历号、清迪沙如号海捞陶瓷214件拍出92.06%,收获272.72万元,成交价格较高的在5万元以上,一把明万历青花花卉军持拍至5.72万元,一把清中期紫砂壶成交价达3.52万元。第二场南海瓷珍专拍的价格明显高于首场,144件拍出86.11%,成交额达223.39万元。一件明万历青花山水人物碗成交价达6.82万元。拍卖受到了中国内地公、私收藏机构的重视,仅河南首博物院就竞拍了10组件万历号出水的青花开光瓷盘,据研究,这批青花瓷器产自景德镇观音阁窑口。
内地拍场还是常出现明末清初的外销青花瓷,瓶一类的立件价格近年涨幅明显。2009年12月6日广州嘉德上拍一件高38厘米的明崇祯青花三国人物故事图长颈瓶,20.16万元成交。长颈瓶器型优美,颈部所绘花卉绘饰具有浓郁的西方风格,瓶腹绘三国人物故事图,是明末清初的典型纹饰,此类长项瓶中国市场的上价格多在20万元左右。到2012年,明末清初类似的长颈成交价超过了百万元,11月7日伦敦苏富比上拍的汤普森伉俪陶瓷收藏专场中,1973年曾由香港苏富比拍出的高40厘米的明末清初青花高士赏游图长颈撇口瓶拍到了15.725万英镑,超出估价7倍。
外销粉彩瓷精粗价差大
清代外销粉彩瓷在欧美市场的存世数量极为可观,视质量的精粗程度,价差极大。不少定制的纹章瓷、人物故事纹饰瓷等高级陈设瓷一直价位较高,而普通的日用瓷器价格低廉。内地拍场上纹章瓷、日用瓷较少,常见人物故事纹饰的高级陈设瓷,价格上涨虽然缓慢,但比较稳定。
1996年北京翰海春拍上拍一对清光绪粉彩人物瓶,估6万至8万元,高89厘米,盘口外撇,瓶通体绘折枝花卉纹、八宝纹,颈部、腹部、足部开光绘六组人物故事图,颈部左右两侧分部贴塑一对金彩双狮戏球耳,肩部亦各贴塑一对金彩昂首向上的异兽,开光纹饰以粉彩加金彩绘就,整体风格富丽典雅,类似品并不多见,拍至6.6万元。
2001年纽约佳士得春拍,一对高127厘米的清代粉彩花卉凤凰纹大瓶,估4万至6万美元,拍至9.62万美元。大瓶保存完整,器型壮硕,配有西式铜鎏金兽足型底坐,更添气势。瓶盖上饰常见的狮钮,肩部下留白,瓶腹通体绘一幅花卉双凤纹,色彩艳丽,具有典型的中国工笔花鸟画的韵味,粉红彩的运用在尤其突出,牡丹花瓣甚至画出了阴阳向背。
与欧美市场相比,中国市场外销粉彩瓷价格还有相当的上涨空间。2009年云南典藏秋拍,一件清雍正锦地粉彩开光山水花鸟纹狮钮八方盖瓶,高43厘米,是外销瓷的常见器型,绘工精细,但成交价仅31.36万元。而2003年纽约市场上,佳士得秋拍的一对类似器型的花鸟、人物纹饰瓶,拍至16.99万美元,单件的成交价也超过8万美元,是中国市场的一倍有余。相对而言,中国内地外销瓷收藏尚处在起步阶段,成交价较低。
常见的外销粉彩瓷器以盘、碗、壶等日常用器具代表性,近年来纽约、伦敦市场上成套的外销粉彩餐具价格见涨。2009年1月21日纽约佳士得上拍一组估价6万至8万美元的清代外销粉彩餐具,由各式盘、碗、奶杯、汤盆、盅、烛台等组成,拍至23.05万美元,可见日用器行情也很可观。
外销五彩瓷精品少见
相比青花、粉彩瓷,外销的五彩瓷器数量较少,多为明末清初以及清代中晚期制品,康熙晚期粉彩创烧以后,雍正、乾隆时期五彩瓷产量远远小于粉彩瓷。外销五彩瓷拍场上的高价成交品不多,这里列举两件。
2000年香港苏富比春拍,一对高47厘米的清康熙彩绘动物花卉纹棒槌瓶以16.54万港币成交。棒槌瓶是康熙典型器型,口部、足部白釉无纹,瓶颈部为鱼籽地开光花卉纹饰,肩部绘锦地纹开光蝴蝶纹,腹部通体以山水花卉、动物纹饰为地,再以四组方形开光、两组圆形开光绘花卉、动物纹,纹饰虽然繁密,但通过开光、留白加以区隔,丝毫不显零乱,画工精细,施彩趋青绿、淡雅一路。
拍场上最著名的外销五彩瓷器,要数英国伊丽莎白一世收藏过的明代万历五彩花果锦鸟图瓜棱提梁盖壶,高24.8厘米,2007年现身香港苏富比春拍,因其造型特殊,收藏传承清晰,估价800万至1200万港币,拍至1656万港币。据传闻,此壶被古董经纪公司Littleton & Hennessy Asian Art代欧洲藏家竞得。此壶独特的瓜棱造型,后配装的银饰,以及显赫的收藏出身,都说明其经历不同一般。此类壶的造型在万历五彩瓷器中尚未发现同类器,五彩纹饰风格相类者见有瓶、罐等器物,1998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曾以73.5万港币拍出一件高15厘米的明万历五彩群猫纹花瓣式蟋蟀罐,色彩浓郁,对比强烈。
纹章瓷备受欧美藏家推崇
外销瓷的收藏首推纹章瓷,它是带有一个皇室、贵族家族、团体、机构或者是私人标志的订烧瓷器,被收藏者誉为外销瓷中的官窑制品,烧制成本高昂,当时的产量就非常有限,留存至今数量更是稀少。纹章纹饰见于各种瓷器器型,常见者多为盘、碗、瓶、杯、壶等器型。上世纪80年代,纹章瓷精品在伦敦市场上的拍卖成交价就在数万英镑。英国李克·奥克奥尔和妻子玛莉·尼克尔大约在1740年至1743年间在中国定烧的五彩描金花卉英国纹章纹大盘,1986年前后拍出了6.43万英镑的高价。 一件高25厘米的清代粉彩描金纹章杯当时也拍到了4.18万英镑。
2006年伦敦佳士得秋拍,以62.4万英镑高价拍出一件清乾隆外销粉彩纹章鲤鱼盖碗,引起了各方人士的关注。鲤鱼型盖碗长47.6厘米,是典型的仿生纹章瓷,工艺精湛,釉彩上乘,可谓乾隆外销瓷的经典之作。拍前估20万至30万英镑,已属高价。这样的仿生纹章瓷的样式并不多见,这也是价格高昂的原因所在。
类似制品价格一直较高,2007年巴黎佳士得春拍,也是一件清乾隆时期的外销粉彩纹章鲤鱼盖碗带盘拍出高价,盖碗长46厘米,盘长50厘米,盘心绘鲤鱼纹,估25万至35万英镑,最终拍到了74.88万英镑。此类外销鲤鱼盖碗多为乾隆时期制品,无纹章纹饰者价格多在五六万英镑。
皇室、贵族及名人家族或团体所拥有的瓷器价格明显较高,难以查找纹章来源、家族背景或者纹章拥有者的瓷器,价格略低,但仍然高于普通瓷器。对纹章瓷的认识程度,是影响其价值的重要因素,地区不同,价差很大。
广彩瓷渐受关注
清代在广州地区绘就出品的广彩瓷器,近年来价格稳步上涨。据广东地区的文博专家透露,类似上述去年中国嘉德秋拍成交的广彩大碗,当前博物馆机构收藏的价格也在二三十万元。
其实在上世纪90年代,广彩瓷器精品的价格仅五六万元。1997年北京翰海秋拍,高90厘米清晚期广彩开光人物大瓶仅估4.8万至6万元,拍至5.06万元。此瓶颈部、腹部开光,颈部开光内绘古装人物纹,腹部开光内绘“刀马人”纹饰,绘工精细,器型、纹饰均是清晚期广彩瓷的代表之作。
到2001年北京翰海春拍,虽然广彩瓷的价格仍然不高,但盘、碗类的精品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直径41.7厘米的清光绪广彩开光人物纹碗拍至15.4万元。此碗是广彩人物纹碗的典型作品,敞口、深腹、矮圈足,内外壁满饰风格、内容相似的纹饰,碗口部内外部均饰三周锦地纹带,百花纹为地,并以圆形开光地饰金书满文,碗腹内外开光内绘人物图、花蝴图,大量使用金彩,画面富丽繁满,是典型的“织金彩瓷”。广彩瓷器中大量使用金彩,多在嘉庆之后。六年后,2007年该公司秋拍再出现时,估价涨到了28万至35万元,最终以31.36万元成交,6年间价格翻了一番。
中国嘉德已经成为内地外销瓷拍卖重要平台,嘉德四季、春秋大拍常见明清时期外销瓷。近年来广彩瓷器的该公司上拍的数量明显增多,据该公司网站的数据,历年上拍过104件广彩瓷器,成交69件。2002年以前仅上拍过1件,2002年、2003年上拍成交率较低,2004年以后成交率上升明显,2005年、2006年两场海捞瓷的成功拍卖,直接推动了外销瓷的价格。以说来话广彩瓷为例,2006年以后,精品价格已经超过10万元。2006年嘉德四季第1期上拍的清中期广彩仕女人物大瓶,以14.3万元拍出。2010年嘉德四季第21期,清代广彩人物纹大碗估1.2万至2.2万元,拍到了14.56万元。
【编辑:文凌佳】
编辑:文凌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