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时代整体的文化特征总会在一些敏感的艺术家那里留下印记。在看到戴都都的油画作品时,这种感受就十分强烈。他20多年的创作面貌很鲜明地展现了两个特点:一方面,他的思维能展开的幅度是宽阔的。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他是一位想象力丰富并且任凭想象力驰骋的画家,动笔之时总是把自己的精神追求与对外部世界的感受结合起来,甚至以直觉性的方式直接表现从心里涌发的感受。因此,他作品的主题是多方面的,堪称这个时代复杂的文化现实的视觉反映。另一方面,他在油画的语言表达上又是趋于聚合的,从早期的具象写实到后来的抒情表现,在风格样式上不断摆脱了沿袭性的痕迹,而如金蝉脱壳,朝向自为自足的世界。
复杂性与单纯性就这样在戴都都作品中同时展示出来,这使得对他艺术的评说充满了困难,但也让人从中看到了一种个别性。他于1980年代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就宏观而言,“鲁美”的油画是有自己的性格面貌的,在观念上大致是从现实感受提升到象征寓意,既有来自现实的素材,但更重精神层面的表达,在造型上也是这样,基于现实的图像,但力求上升为语言力量的发挥。可以说,戴都都的油画体现了“鲁美”油画的作风。所不同的是他在题材的宽阔面上形成了自己的世界,他的两幅(合作)作品《中国故事》和《与但丁讨论神曲》让人看到了他庞杂的思维与意绪。他极有兴致地沉浸在虚构的空间里,让众多的形象细节形成相互的对话,在超现实的想象中注入一种历史性的关切,在描绘和塑造中犹如步入梦幻的场景,把自我和虚拟世界联结起来。他的老师宋惠民教授说:“作为现代青年油画家的戴都都,对现代油画语境中的现代性有着他自己的理解,”指的就是他以激越和跳跃的思维表现了现代人的丰富想象,并且用丰富的形象细节组合出一个超越常规常态与常象的世界。
但是,有关超现实的想象并没有把戴都都的油画语言束缚在写实的框架里,他艺术上的突破就在于语言方式的突破。经过具象的描绘,他在油画风格上走向了雄强的表现,用一种阔大的笔触和精神化的色彩解放了画面上的形象,形成了表现性的超现实或超现实的表现。这部分作品更为真实地显示了他的激情和想象,也使他心中的真实与笔下的真实内在地统一了起来,使思想性的思考和直觉性的表达有机地融合了起来。在这部分作品中,我喜欢他画的《上空的达利》、《向大师致敬》、《青铜时代-青春》、《升腾》等作品,例如在《上空的达利》中,他把人物与都市结合起来,用一种腾飞的视野画出了悬浮在城市上空的人物,这种悬浮感正是体会现代社会现代人的心理感受才有的感受,并且找到了视觉造型的特异性。作品用笔利落,光影强烈,色调有控制,把一种英雄主义的内在心理用画面传达了出来,构成看得见的悬念,如同希区柯克的电影一样,在瞬间给人以展开的画面,在完成的动态中留下意犹未尽的氛境。同样,在《青铜时代-青春》中,他用连续的动态展开人的影像,下笔果断,色彩单纯,在书写性的笔触中传达了生命的意态。此外在他一系列的单体人物作品如《爱书》、《托尔斯泰》等中,他完全超越了传统肖像画的观念,将人物的造型紧张化,陌生化,用极度旋转的笔调刻划形象,使人物的精神状态通过非常规的动态以及背景环境展现出来,展现的是人的心理世界。在我看来,这类作品很是恰切地表现出戴都都“渴望激情”的艺术追求,也在观念和语言上建构起他的艺术个性。
也许,对戴都都艺术的解读就在他自己的话里,我很欣赏他说的这句话:“站在画布前像国王,得意忘形,随心所欲地去创造,走在人群中是平民,脚踏实地,自由自在地去生活。”对现实的朴素感受和在创作中倾泄的激情在他的画中碰撞,就生成了他真实的艺术生命。我祝愿他保持这种状态并不断发展这种状态。
——范迪安
2013年3月于北京
【编辑:谢意】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