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来鉴定文物鉴定专家
0条评论 2013-03-15 10:10:40 来源: 北京商报 作者: 吴园园

\

我国目前共有超7000万人在玩收藏,但同时收藏品鉴定市场也出现了诸多不规范的现象,如何为日益庞大的收藏大军做好收藏品鉴定服务成为迫切需要……

鉴定人员身份、证书、结论都真假难辨

北京市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著名陶瓷鉴定专家李宗扬,在前不久又遭遇了尴尬。在某场鉴定活动上,针对有专家说的所鉴之物是真品,李宗扬坚决地认为是赝品。但是此话一出,李宗扬便感觉到了来自鉴定场所各方异样的眼光。

而这种情况,在李宗扬的鉴宝生涯中,已经是见怪不怪。“鉴宝行业不规范的事情太多了,有时候你依据自己的判断说实话别人不欢迎,反过来还质疑你专家的身份。而一些所谓的鉴定专家不顾藏品本身客观事实,尽施忽悠之术,却在各种鉴定活动场所混的左右逢源,大受好评。”

这种无奈中国国家博物馆研究员雷从云也是感同身受,“鉴宝行业目前的现状是鉴定活动很乱,对同一件东西往往出现三种结果,有的人认为是好的、真的;有的说是次的、假的;还有的说去研究研究。除去有一部分人是依据自己的知识水平做出各种判断之外,还有许多人受到经济利益的驱动,故意把真的说成假的,或者把假的说成真的”。

更让雷从云气愤的是,有许多假的鉴定专家冒名顶替其本人,以其名义出具鉴定证书。“鉴宝行业鱼龙混杂的人员太多了,学历从中学到大学的都有,职业从闲散的无业游民到与鉴宝行业相关专业出身的人都有。”

鉴定专家的身份真假难辨,各类机构所出具的鉴定证书也真假难辨,藏品鉴定行业的种种不规范使得近年来鉴宝行业的“乌龙”之事屡见报端。

2011年3月,本报曾发表了一篇名为《艺术品市场鉴定证书满天飞》的调查新闻,文中揭示了多家收藏市场的黑幕:“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就是新货,也有人能够帮你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即便你拿来的是块石头,也有人能‘指鹿为马’。”

2011年9月,“金缕玉衣”案的曝出轰动全国, 曾任故宫博物院副院长、中国博物馆学会副理事长等职务的杨伯达及其他4位专家,在收取了几十万元鉴定费后,将一件伪造的玉衣鉴定为价值24亿元人民币的“金缕玉衣”,并出具了联名签署的证书。

2012年初,汉代玉凳拍出2.2亿元天价引发鉴宝行业强震,因为汉代人席地而坐,凳子直到隋唐时期才开始流行开来,玉凳身份受到集体质疑,后经查实,该玉凳系江苏邳州一赵姓老板组装制作。

培训体系缺乏  法律监管不足

事实上, 出现以上种种不规范的现象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有些是难以避免的客观因素,但也有一些是主观的人为因素。

据了解,目前我国收藏品玩家已经超过7000万人,而且收藏热是在近几年来才开始集中爆发的,但由于从事文物鉴定的专业人员有限,不能满足市场的需要,使得收藏品鉴定专家成为市场的“香饽饽”,不少交易公司都推出了文物鉴定活动。

中国收藏家协会玉器收藏委员会主任姚政曾向北京商报记者介绍,目前文博部门的工作人员,他们占从事文物鉴定工作人员的七成左右;能够上升至学者的人数占全部从业人员的两成左右;最具实践经验而学识渊博的考古及文物修复人员仅占从业人员的一成左右。特别值得注意的一点是,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目前没有官方承认的职业鉴定专家。

社会的需求扩大,目前又没有官方承认的职业鉴定专家,社会上的一些职业培训机构便有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北京商报记者在查阅相关培训网站时发现,所谓艺术品鉴定师、艺术品评估师研修班随处可见,学时快则一周、慢则一个月,学费却都在万元以上。

“文物鉴定需要有综合的学问,这个学问包括对材料、造型、纹饰、图像等的审美以及历史年代的判断,必须经过多年多方面的实践学习,不可能通过短短的一个星期或十天的培训拿到结业证就说明其有资格从事收藏品鉴定工作。现如今,即便是业界很权威的专家也没有人敢说自己的鉴定是百分之百精确,而这些通过短期培训的人就更没有能力充当收藏品鉴定者。”雷从云语气极为激动。

一边是鱼龙混杂的鉴定专家、鉴定机构、各式各样满天飞的鉴定证书,另一边却是让人无奈的监管制度,更是助长了行业中不规范行为的发展。据了解,目前我国民间的文物鉴定既未形成成熟的行业自治,也缺乏法律层面的规范和监管。在文物鉴定有关的法律制度方面,虽然文化部2009年出台的《文物认定管理暂行办法》对文物鉴定有相关规定,但这部行政规章的内容并未涉及目前广泛存在的民间文物鉴定;此外,对于民间鉴定者所需承担的责任无明确规定,因此即使文物鉴定被确定为虚假,也难以追究鉴定者的责任。

在李庚看来,如今民间鉴定机构的所有制性质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经济利益输出的现象。“民间的鉴定机构所有制带有第三产业的性质,纯属市场化的操作,在市场经济大潮之下,受利益驱动有些的确有经验的行业专家会为钱走穴,甚至丧失立场,成为一些别有用心的公司或者个人的代言人。”

相关人士对此表示,在监管缺位的背景下,艺术鉴定圈“揠苗助长”、鉴定证书跑马圈地也就成为必然。

落实惩罚机制  加强行业自律

虽然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诸多因素影响,文物鉴定行业的中国服务业还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但是规范文物鉴定行业市场,为日益升温的收藏品市场做好鉴定服务的需求已经显得尤为迫切,行业亟须走向规范化。

李庚表示,针对鉴定专家鱼龙混杂的局面,应该从准入门槛入手,成立资质认证委员会,对于从事文物鉴定工作的人员不仅要进行培训、考试,对合格者颁发证书,还要进行定期复检、年审,并设立投诉机制。此外,对文物鉴定行业的定期考核,不光要有针对文物鉴定机构的工商部门年检,还要有对所从事文物鉴定人员的艺术修养的年检。

李庚还特别建议文物鉴定师所鉴定的物品要建立追溯制度,对于一些有证据证明故意做虚假鉴定的专家,要给予相应的惩罚,对于一些道德好的、鉴定数量质量精良的鉴定人员,也要给予适当的鼓励表扬。

随着收藏品市场的发展,将来可能还会有文物银行、文物租赁等行业,文物鉴定行业从事人员将大有可为。因此在文物鉴定专家的人才培养上李庚表示,当下应大力培养文物鉴定行业人才队伍,培养30-50岁的精干力量;还可以成立鉴定协会,以后形成行业自律;同时,全社会也要培养对历史文物知识的普及,让一些简单的伪文物无处遁形 。

此外李庚还极力推崇重视鉴宝世家的作用,他建议国家应该给出一部分资金重点保护鉴宝大师。“鉴定世家有经验积累,有眼力、有兴趣。现在除了有鉴定大师,还应当有大师传承。”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