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雷从云看来,规范文物鉴定市场还要完善相应的法律。“没有责任,有些专家就会违背良心出具一些假的鉴定证书,有了法律相应的惩罚机制,专家在开具鉴定证书时就会有所顾虑。在完善法律过程中,要尽可能地细化,明确在何种情况下,文物鉴定专家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不过雷从云同时指出,文物鉴定是一个依据个人知识经验积累所做出判断的工作,有些专家的鉴定并不是恶意做虚假鉴定,而确实是由于自己的经验局限所致。因此,在完善相应法律时也要注意分清不同状况,避免一刀切。
此外,雷从云特别呼吁,业内同行应该形成自身的自律,注重打造自己长久的权威和声望。“市场是大浪淘沙的,谁是专业的、权威的,时间长了就会见分晓。”
对于文物鉴定业乱象,北京荣宝拍卖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尚勇也很无奈,“实际上文物鉴定的真假难辨一直是困扰收藏品交易的难题,而对于文物鉴定专家行为的约束惟一可行的也只有专家的道德,制度和法律都难靠谱。所以,艺术品市场从来都是假的价格,真正的价格都只是在收藏人的心目中”。
但是他表示,实际上,收藏品的真假并不影响市场的交易,与其纠结于收藏品的真假,不如索性不要去管真假,完全依靠市场的方法去给物品估价。
·他山之石·
与中国近年来才形成收藏热不同,国外民间收藏品交易市场先于国内几十年形成,但国外同样会出现鉴定乱象,并且国内的科学检测方法已经与国外并无差距。不过,在一些制度上,国际上有些经验却值得借鉴。
与国内崇拜权威机构出具的证书相比,国外的文物鉴定主要采信专家的个人口碑。著名收藏家马未都说过,他曾经在上世纪80年代开始接触国外文物收藏界,比如原苏富比亚洲区主席、瓷器鉴定专家朱廉·汤普森,很多大买家就听他一句话,他说对就对,他说错就错。
据北京市拍卖行业协会顾问李庚介绍,在法律规范上,国内许多文物虚假鉴定案件大多以私了终结,国外对于文物鉴定的恶意虚假鉴定的惩罚则较为严厉。以十年前国际知名经济学家张五常出售假古董案件为例,2003年,由张五常入股的“Thesaurus”古董店被美国报纸报道出售赝品茶壶和陶瓷,最后向顾客做出赔偿,并向政府支付罚款及诉讼费,总计达50万美元。
此外,李庚表示,在文物知识科普方面,国际上,对于科普知识普及比较广泛。例如,国外经常会有博物馆免费文物鉴定日,藏民们甚至可以拿自己的藏品到博物馆进行比对来鉴定文物的真假;并且各种各样的文物相关节目很多,也变相让人们对文物知识有了更多地了解。
“不过,最近几年, 我国也开始在学习这些方面的经验,也有了免费鉴定日,文物拍卖的节目也越来越多了。”李庚说。
如何靠自己鉴定藏品
巧用科学仪器
部分藏品领域已经有相应科学检测设备,比如可使用相关设备对陶瓷类藏品进行元素成分分析以确定其生产年代。 玉器的鉴别方法有光谱分析、极谱分析、激光显微光谱分析等科学检测法。
善于查“颜”观“色”
藏品靠“眼力”也可识别一二。比如,玉器可从其颜色是否“纯正”、“均匀”等判断玉的好坏,另外还要注意玉的“净度”、“透明度”。
熟谙历史知识
各类文物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人类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以及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当时生态环境的状况。因此,鉴别文物的年代就要多了解文物相关历史文化知识。
·记者手记·
“别让文物鉴定成为投机倒把的游戏”
记得在去年看过一部电视剧叫《皮五传奇》,里面有一个情节,奸商潘彩臣为了赚钱,开了个古董行取名为“串货行”。皮五的好兄弟倪四在街上花了十两银子买了个金镯子,后来发现是铁制的。谁知拿到“串货行”,编了个宫廷的故事,竟以几倍的价格当古董卖给了另外一个买家。于是许多老百姓把名为古董实为经过加工的日常用具都拿来“串货行”里当古董漫天要价,买家们也在“串货行”倒手获利。
皮五见这阵势,感觉不对,对其老婆感叹说,要是假货也值钱了,情况就不妙了。如今的收藏品鉴定市场的乱象,也不禁让笔者感叹,如果假的也能当真的卖那就惨了!
虽说收藏品交易,关联的双方一个是买方,一个是卖方,即使假货当真的卖了,也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但是原先属于个人爱好的收藏品,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就也应该遵循市场经济的规则。公平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之一,正如道德有道德的准绳,价格也应该有价格的准绳。如果真假不分且一味地放任自流,那么收藏品这个原本属于高雅的艺术,竟成了那投机取巧的商贩子手中的玩物,也就变得不高雅而是铜臭味十足了,久而久之整个市场也会充满经济的泡沫,待到泡沫破灭的那一瞬便要生出是非来。
收藏品从某种意义上属于精神文化用品,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精神文化用品的交易、需求会越来越多。假如,收藏者以正品的价钱买到了假物品,并且还状告无门,评判无门,那么毒害的不仅是收藏品交易市场的热度,人们对相关的社会管理制度也会存在质疑。
此外,在此还要奉劝那些名不副实的鉴宝专家们,心里也应该有杆良心的秤,如果你只为那些投机倒把的商贩们做些图利的鉴定,那么你的鉴宝生涯必定不能长久。而如果你够专业并且凭良心做鉴定,那么待市场规范后,无人会质疑你的权威和声望。
·行业建言·
对于文物鉴定行业的种种不规范现象,社会上的各类人员也纷纷发出了声音,北京商报记者搜集到了以下几个代表性的意见,以供业界参考。
■很有必要由国务院会同文物、工商和科技等部门制定出一部统一、科学的法规,明确文物鉴定的监管主体、人员组成、鉴定办法和法律责任等问题。同时,在现有的法律法规框架之下,应逐步建立一个完整、统一和科学的文物鉴定资质资格认证管理体系,形成一套有效的行业规范。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 陈根发
■鉴于鉴定与被鉴定的行为已属经济合同关系,鉴定收费方如果出错应按合同法双倍赔偿交费方及承担该件藏品的一切经济损失,这样可起到督促鉴定者负责任的目的。
收藏界人士 林少蔚
■从业人员良莠不齐,乱象丛生,最终伤害的还是整个行业。因此,有必要确立一条新的行规:文物专家只问真伪,不管价值。一件文物值多少钱,交由市场去说了算。如此,则可以救专家于诱惑,还文物以安宁。
媒体评论员 刘琼
■真正的文物科技鉴定不仅需要仪器,更需要专家。然而,由于种种原因,迄今为止,业内似乎还没有一家正规的科研单位,因此,文物科技鉴定急需政府的大力支持,建议尽快建立一个国家级的文物科技评估中心,并且这个机构不以营利为目的。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