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还是消失?重庆私人美术馆生存之惑
0条评论 2013-03-27 09:44:42 来源:重庆日报 作者:夏婧

冷清的私人美术馆陈列厅。

冷清的私人美术馆陈列厅。

当前,中国艺术收藏已经进入了“私人美术馆时代”――据统计,我国注册私人美术馆已经发展到1000余家。建立自己的美术馆,被称为“富豪们的另一项财富冒险”。

与此同时,重庆现有的7个私人美术馆中,除1家运行相对较好外,其它几个有的已经几乎没有活动,有的甚至已经“关门大吉”。

王羲之的《平安帖》、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2012年底,这些国宝级藏品,不是在故宫,而是在上海一个私人美术馆――龙美术馆的展厅里露出了它们的真容。

从2012年开馆至今,龙美术馆以极具实力的展出,搅动中国艺术界的“春水”,让“私人美术馆”成为时下热议的关键词。中国收藏家俱乐部理事长孔达达认为,当前中国艺术收藏已经进入了“私人美术馆时代”。

近年来,外滩美术馆、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民生现代美术馆等机构的成立,掀起了私人美术馆建设热潮。据统计,目前,我国注册私人美术馆已经发展到1000余家。仅北京一地,就有30多家。建立自己的美术馆,也被媒体称为“富豪们的另一项财富冒险。”

当越来越多的民间资本投向艺术品收藏,当越来越多的私人美术馆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时,重庆情况又是如何?就请跟我们的记者一起去看一看。

要么沉默,要么消失 私人美术馆都活不久?

“那栋由吴冠中题字的黄色建筑里到底藏着些什么?”每次从机场回家,经过回兴宝圣湖畔,家住观音桥的张哲心里总会冒出这个疑问。

3月15日,他终于忍不住了,于是下车“打探打探”。

这是一栋五层高的混凝土建筑,砖墙上几个大字“华人当代美术馆”由画家吴冠中亲笔题写。依水而建,择柳而栖,远远望去,这栋孤独的建筑甚至有种油画的质感。

作为重庆首家、也是中国第一批私人美术馆,多数人对“华人当代美术馆”的感觉和张哲一样,只停留在“听说过”的程度上。

停好车,拿上相机,兴致勃勃地走近美术馆,张哲却意外地发现――展厅的门是关着的。顺着扶梯走到负一楼,是一家颇具艺术气息的餐厅,服务员迎上来,亲切地问,“想要点餐么?”

没看到展览,点了一杯咖啡,张哲有点郁闷。

而对于有展馆,却没有展览这种尴尬,老“黄漂”黄淋早已习以为常――位于黄桷坪的501当代美术馆和黄桷坪当代美术馆已经三年“没有动静了”。

这两个美术馆由重庆龙运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浪分别于2007年和2008年创办。创办初期,两个馆举办了不少颇具影响力的活动,一度成为推荐年轻艺术家的重要平台。在501当代美术馆的零号基地内,艺术家们曾高谈阔论探讨学术,也曾抱着吉他玩过文艺。

如今,501当代美术馆的大门已经斑驳,残留着曾经展览的海报。“好久没有开门了。”撕下海报一角,黄淋说。

而位于江北黄泥塝的长安当代美术馆的命运似乎更为不济。这个于2009年诞生的美术馆,开张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停止了生长。现在,原美术馆所在一楼变身为儿童用品卖场,曾经的当代艺术藏品被奶粉、纸尿裤、婴儿床等代替。

据不完全统计,重庆目前约有华人当代美术馆、501当代美术馆、黄桷坪美术馆等7个私人美术馆,其中,除了长江汇当代美术馆运行相对较好外,其它几个私人美术馆有的已经几乎没有活动,有的甚至已经“关门大吉”。

“要么沉默,要么消失,反正都活不久。”艺术家张京如此总结重庆私人美术馆的现状。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