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董紫砂壶价格高不过现代壶 鉴定难成提升瓶颈
0条评论 2013-03-29 09:20:31 来源:中国宁波网 

古董紫砂壶价格高不过现代壶 鉴定难成提升瓶颈

明清紫砂壶

古董紫砂壶价格高不过新壶

市场上充斥着假古董壶,这使得藏家不敢轻易购买古代茶具,导致老壶市场反应平淡。在去年宁波一场艺术品拍卖会上,一把清代邵文元款一粒珠紫砂壶以8500元低价成交。一把清代周发祥款乾隆八年制紫砂壶以2.3万元底价成交。更多的款有清代名家刻款的紫砂老壶纷纷流拍。

而与此形成强烈反差的是,一批现当代名家制壶炙手可热,且价格上涨势头迅猛。一把吴亚亦(国家研究员级高级工艺美术师)提梁竹节壶拍卖出10万元 的高价。制壶后起之秀应书良作徐安碧刻石瓢壶以4.6万元成交。另一把应书良作水平壶也拍到4.6万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两把壶由同一藏家送拍,当年上 半年以3万元购入,半年时间不到价格就涨了四五成。

新老壶价格倒挂已成不争的事实。例如清代制壶名家邵大亨,他是被海内外誉为现代“壶艺泰斗”的顾景舟最推崇的大师,而邵大亨的老壶的价格现在只是顾景舟的三分之一。

不过,藏界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目前来讲,老壶价格相对较低,但一件好的历史作品,它既有历史的传承,又有学术价值,而本身存世量就少,从 根本上讲,它是古董珍玩,而不是单纯的一件工艺美术作品,所以价格会越来越高。部分藏家更乐观地认为,历史作品的价值会被逐步深度发掘、追逐并超越现当代 作品。从数量上来说,邵大亨的壶是顾景舟的几十分之一。这样看来,“大亨壶”、“曼生壶”价格超越“景舟壶”才属市场理性回归。

古董紫砂壶价格高不过现代壶 鉴定难成提升瓶颈

明清紫砂壶

明清紫砂壶价值被严重低估

据紫砂壶的行家介绍,在目前紫砂壶的总体行情下,明清紫砂壶的价值严重被低估。据统计,完整的明末清初紫砂壶全世界的存量极为有限。此前拍卖场上成交最贵的是一把圈扭壶,成交价1344万元,但相比同等艺术价值、级别的瓷器、玉器,特别是书画,紫砂壶的价值仍然被严重低估。

明代是紫砂壶的兴旺成熟期,紫砂壶从此开始普遍发展,也是高手辈出的时代,如明正德年间制壶大师供春的作品至今仍有存留在博物馆中,因其精品很 少,留传到后世便是凤毛麟角,其他的一些名家存世作品较多,现均已价值连城。有专家认为,乾隆早期及以前的“高古”壶,在未来两三年内价格还将持续走高, 而且“高古”壶是紫砂壶艺术的原创期,用砂极为优秀,同时也极具收藏价值。根据2012年北京保利春季拍卖会紫砂茗具专场的成交额达353.51万元,其 中清朝时期的紫砂古壶尤为抢眼,有不错的成交价。

从明清、民国完整保存至今的紫砂壶较为少见。记者了解到不少明清民国大家的紫砂壶价格昂贵。据了解,2012年的一次拍卖中,清代中期大师杨彭年的壶以138万元成交,比起拍价高出了17倍之多。但相较于现代名家动辄上千万的拍卖价格而言,价值被低估。

古董紫砂壶价格高不过现代壶 鉴定难成提升瓶颈

紫砂壶

现代紫砂壶市场反响比古壶好

不管是古玩市场还是在紫砂拍卖市场,紫砂壶古壶的价格整体偏低,甚至在交易上,现代紫砂壶更容易出手。很多人对此不能理解,认为紫砂壶既然是收藏品,就应遵循越老越值钱的法则。而事实恰恰相反。

从五十年代开始到九十年代,紫砂壶的造型艺术和装饰工艺踏进了历史发展和空前繁荣时期。在“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古老的紫砂工艺呈现满园春 色,万紫千红的景象。过去,紫砂壶的造型只有龙蛋壶、洋桶壶等自古流传下来的式样。而今,壶艺家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仅使失传几十年的优秀作品逐步恢 复,而且还创造了一千多种新产品。几何形壶(包括圆器、方器)、自然形壶(又称花货)、筋纹器壶及小型壶、水平壶等四种类型都有出产,色泽包括红泥、紫 砂、梨皮泥等十多种,纹饰运用了浅浮雕、印花、贴花、镌刻及金银丝镶嵌等新工艺。

现代紫砂艺术以朱可心、顾景舟和蒋蓉为代表。著名老艺人还有裴石民、王寅春、吴云概、任淦庭等。他们的技艺是多方面的,但又各有所长。顾景舟技艺全面,喜 作素式茗壶;王寅春、吴云根则以筋纹器壶为主;朱可心、蒋蓉又善制雕塑装饰的壶;裴石民除专长制壶外,还以制作形色逼真花果小件著名;而任淦庭则以书画陶 刻称著于时。他们除了精心创作外,还培养了数以百计的青年艺徒,使紫砂这一传统工艺后继有人。新一代的陶瓷工艺师不但在传统上有所继承,而且创造不少新颖 的作品,在历届中外陶艺展中可窥其面目。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