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1641-1707年后)
度岭图
设色纸本 手卷
石涛,一个明代王孙,在国破家亡时无奈遁入空门,以其天纵之才,毕生精力,倾注于书画艺术,在中国绘画各个门类如山水、人物、花鸟、走兽、佛像都取得了极高成就。他无师自通,愽洽多能,从不重复古人重復自己。凡阔笔写意,工笔青绿及细笔白描都能法随境生,气韵悉备。他善书法,正、行、隶、草,稍一涉猎,便深得古意而自成我法。诗文长跋,更妙得天真,与其画笔相映发,如珠翠共辉,允称三绝。他又精于画理,以禅悦儒学,观照其一生心得,撰成《石涛画语录》一书及无数题画妙文,倡导“我用我法”、“笔墨当随时代”、“搜尽奇峰打草稿”诸说,论述精辟,发聋振瞆,为我国古今首屈一指的有理论、有思想、有系统的论画著述,对开启后世之画学研究功莫大焉。故论者称他为“我国画史上最伟大、最有影响、最具创新精神的画家”之一,决不为过。
石涛才思敏捷,勤奋精进,一生留下作品极多。由于近百年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及公私藏家的关注与喜爱,他的多数精作力作都已收入中外各大博物馆中,民间留存的精品已不多见,而即将在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亮相的石涛《黄砚旅度岭图》则正是一件多年未遇的传世杰作。
黄砚旅,全名黄又,字燕思,砚旅是他的号。清初歙县人,长期居住在扬州,是石涛的好友与艺术赞助者,一个有强烈遗民情结的诗人。他好游,“足迹几遍海内”,在各地不遗余力地收罗选朝遗迹遗事。石涛此卷,正是黄砚旅漫游塞北逋归,又计划南游闽、粤,预先约请石涛精心绘制的纪念性图卷。卷中画黄砚旅毡帽布袍,腰系丝绦,屹立于山岗之上。肖像画得极为传神,诗人双目炯炯,气宇轩昂,一种不惧艰险的神情跃然纸上。身旁虬松高耸,峭壁入云,崖上道边,寒梅怒放,万蕊千枝,香清骨劲,象征了画中主人公的人格意向,也点出了他身处的境地——俗称梅岭的大庾岭,一个由江西通向闽、粤的必经之地。画境构思严密,形象精准,在一贯的纵恣潇洒之中处处流露出不欲发越太甚的严谨创作态度,是石涛难得的经意之作。在创作这幅《度岭图》之后,石涛又为黄砚旅画过二册他的南游诗意图册,亦都是非常精彩的经心杰作。足见石涛与黄砚旅非同寻常的友谊及黄又在石涛心中的地位。
得到石涛这一画卷后,黄砚旅便带着它由浙江至福建、广东,而后又渡海到海南岛,再北返经江西而归,历时二年,行程数万里。所到之处,他的一些旧友新知都在这个画卷及卷后留下了诗文题跋,对黄砚旅搜讨先朝遗迹、烈士隐逸而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与人格表示敬佩。四十多位题咏者大多是前朝遗民,自然声气相投。也有一些是已入清为官且地位不低的文坛名士,如王渔洋、梁佩兰等,他们同样对黄砚旅这一壮举给予热情的赞扬。虽然大家对黄氏此行的目的说得比较隐晦,但都借此机会作了心迹的表露与表态。
尤为难得的是,本卷还有石涛与黄砚旅的共同友人八大山人、孔尚任、李麟等人的长篇诗题。八大为别人作诗跋极少,他对黄砚旅的壮游亦赞佩有加,书法更是他晚年开门见山的典型风格;而《桃花扇》作者孔尚任的诗题同样是世不多见,故弥足珍贵。李麟则因其《虬峰文集》中关于石涛、八大的多处记载而成了八大石涛研究者避不开的重要历史人物,他在此卷后的长篇诗题,无疑是记述石涛交往圈的重要文存,可补《虬峰文集》之缺。因此当这个被日本一位著名鉴藏家秘藏了六、七十年的珍贵手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东京偶一露面,立即受到海内外研究者的珍爱与关注。著名学者汪世清、海外石涛研究专家乔讯、日本中国美术研究权威古原宏伸在他们的著作中都有专章与论文论及此卷,对石涛、八大与黄砚旅的交往,对黄砚旅闽、粤之行的目的、行程以及本卷在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意义都有很深入的研究与极高评价。
据悉,中国嘉德2013春季拍卖会将于5月7日至9日预展,5月10日至14日拍卖,地点均在北京国际饭店会议中心。今年恰逢中国嘉德成立20周年,相信此次春拍值得藏家期待。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