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流失与追索之痛
0条评论 2013-04-01 10:49:34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陈若茜 

五代王处直墓贴金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于1994年被违法贩卖出境。

五代王处直墓贴金彩绘浮雕武士石刻于1994年被违法贩卖出境。2000年3月21日,佳士得拍卖行拟在纽约举行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品拍卖会”上的第209号拍品即为此件武士石刻。该文物与1995年发掘的五代王处直墓的出土浮雕有关。因此,国家文物局获悉后,与公安部联合调查、取证、确定追索, 2000年3月28日,美国海关官员到纽约佳士得拍卖行查扣了这件中国文物,阻止了拍卖。2001年3月,美国纽约州南区地方法院判决要求美国海关将此文物归还中国,两个月后,美国海关将该文物送交中方,中国国家文物局正式接收了这件文物。

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中两件之一的“飒露紫”。

现藏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考古与人类学博物馆的“昭陵六骏”中两件之一的“飒露紫”。

随着本世纪中国拍卖行等国内文物市场的兴盛,表面上看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回流潮”正席卷而来,“回流”的文物不乏珍贵的国宝,但多数是不甚珍贵的一般文物。这条“回流”链条上更混杂有天价做局的、赝品古董海外洗白的。而那些1860年至1949年间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的追索工作仍然步履维艰,有着难以逾越的法律和操作障碍。

去年,有不少“圆明园流失海外文物”在国际拍行上拍。一边厢法国艾德拍卖行拍卖乾隆“御书房鉴藏宝”玉玺,另一边英国邦瀚斯拍卖行迫于压力撤拍了圆明园文物“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

商业拍卖打出“流失海外文物”的标签,无论其实质是否真的是为了炒作和哄抬文物价格,都难免引起国人的关心。

艺术品或珍贵用具的跨国流通自古有之,有通过正常贸易渠道的,也有古时天子赏赐番邦的礼品,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列强于瓜分豆剖势力范围之余更是劫掠中国文物。

随着本世纪中国拍卖行等国内文物市场的兴盛,表面上看似一场轰轰烈烈的“文物回流潮”正席卷而来,私底下则是疯狂涌动着的文物走私暗流,比历史上因任何一场战争原因被劫掠出国门的更甚。

“回流”的文物中不乏珍贵的国宝,但大多数是不甚珍贵的一般文物。这条“回流”链条上更混杂有天价做局的、赝品古董海外洗白的。而那些1860年至1949年间因战争、盗掘、盗窃原因流失海外的珍贵文物,其追索工作仍然步履维艰,有着难以逾越的法律和操作障碍。

类似于“昭陵两骏”之类的国宝回归之路仍艰难险阻,如何做好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工作,专家呼吁,对流失海外文物进行大摸底,建立流失海外文物的档案;同时要把好国门,防止新的珍贵文物流失比追索更加重要。

文物“回流”只是表象

去年11月份,英国邦翰斯拍卖行欲拍卖两件珍贵的圆明园流失文物。消息一经传出,立刻引起中国政府和社会公众的广泛抗议。迫于中方压力,英国邦翰斯决定不再拍卖被英国军官从圆明园掠夺的“清嘉庆白玉镂雕凤纹长宜子孙牌”和“清乾隆青玉雕仿古兽面纹提梁卣”两件文物。

仅一个多月后,又传来法国艾德拍卖行拍卖乾隆玉玺的消息,引发轩然大波,中国政府发声明称,“中国一贯反对并谴责拍卖非法流失文物的行为,对于任何确定为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将保留追索的权利”。鉴于中国国内和国际上的双重舆论压力,法国艾德拍卖行于日前发声明称,决定撤销去年12月的拍卖交易。

无论是邦瀚斯还是艾德,再加上此前拍卖兽首的佳士得,引起轩然大波的拍品都是圆明园流失文物。“圆明园流失文物”已然成了中国流失海外文物的一类典型代表,更是极具“号召力”的商业炒作标签。

曾作为圆明园铜兽首追索律师的刘洋称,他一贯反对拍卖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很多国家的拍卖企业似乎把中国的圆明园文物做成了一个知名品牌,通过炒作,很多时候都可以达到超过他们预期的效果,也就是更高的市场回报。”此外,他更不希望拍卖非法流失文物会形成在商业层面被广泛认可的一个惯例。

文博界专家、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流散文物处处长许勇翔认为,“大多数现身拍场的流失海外文物的价值远低于拍卖价,像圆明园铜兽首只是建筑构件,并不算一件完整的文物,其价值远没有这么高,之所以中国文物不断拍出天价,正是外国人利用中国人的爱国心理,趁机抬高中国文物价格。”

从近几年外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情况看,圆明园流失文物上拍已不是一两次,而其中不乏海内外相关集团的身影。2000年,圆明园流出的12生肖兽首铜像中的牛首、猴首、虎首和一件乾隆款酱地描金粉彩镂空六方套瓶就曾现身拍卖场, 中国公司以总价3000万港元购得3件兽首铜像,北京市文物公司则以1900万港元购得套瓶;2009年,一枚原藏于圆明园的乾隆“九州清晏”宝玺现身法国的一场拍卖会,一位华人以168万欧元购得。

“以后还是不断会有类似事情发生。”许勇翔说,“不管是邦瀚斯、艾德还是佳士得、苏富比,撤拍是偶然。我们并没有形成迫使他们不得不撤拍的制度惯例。”

许勇翔说,现在所谓的文物“回流”只不过是商业附加语,近年来只有拍卖市场上才说文物“回流”,目的就是打着幌子做生意,官方从来没有如此表述。“珍贵的东西能回来的不多,‘回流’文物中间有95%是除一、二、三级文物之外的一般文物商品,并不是珍贵文物,珍贵的东西都在人家的博物馆里放着。”

“我们的文物法规定了除一、二、三级珍贵文物以外的一般文物商品是可以流通、可以出境,它卖出去了,现在这东西你又出钱把它买回来,只能算是很正常的一种商业行为,为什么要套上文物回流的高帽呢。”

当下,文物“回流”链条上更混杂有天价做局、文物出口转内销和赝品古董海外洗白等,靠的就是流失海外文物的噱头。文物作家吴树则将其形容为一场惊天大阴谋,“西方人将他们在历次侵华战争中从中国本土抢掠过去的奇珍异宝,恶意抬升价格后,再以天价卖给刚刚走出贫困的中国人,赚取‘无本万利’。”

“海外文物拍卖已经形成了一条‘资本包装、小拍捡漏、大拍论证、回流上拍’的赝品洗白之路。”资深文物市场人士胡智勇说,“经常会有一般文物或赝品在海外的小拍公司上拍,制造成交记录。这不仅为赝品制造了价格,最主要的目的是为赝品制造来历,洗白后最终流回国内拍场。”在过去20年中,胡智勇对海外赝品洗白倒流国内拍场,并登上封面或者封底的事屡见不鲜,如2002年香港拍卖的乾隆百鹿尊、2006年香港拍卖的康熙青花直颈瓶等都是海外拍卖后,隔年登上国内大拍或封面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