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邀嘉宾: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戴荣华
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陶瓷文化中心艺术顾问 陈海波
景德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 章朝辉
《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对拍卖的定义:“以公开竞价的方式,将特定的物品或财产权利转让给最高应价者的买卖方式”。
美国经济学家麦卡菲认为:“拍卖是一种市场状态,此市场状态在市场参入者标价基础上具有决定资源配置和资源价格的明确规则”。经济学界认为:“拍卖是一个集体(拍卖群体)决定价格及其分配的过程”
众所周知,在艺术市场,拍卖可谓是发现艺术品市场价值乃至艺术价值最直接和恰当的方式之一。正因如此,近几年来,艺术品的拍卖市场,受到了越来越多艺术家的重视。
2005年7月12日,伦敦佳士德举行的“中国陶瓷、工艺精品及外销工艺品”拍卖会上,元代青花瓷器《鬼谷子下山图》,以1400万英镑拍出,加佣金后为1568.8万英镑,折合人民币约2.3亿,创下了当时中国艺术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卖纪录。这件描述了孙膑的师傅鬼谷子在齐国使节苏代的再三请求下,答应下山搭救被燕国陷阵的齐国名将孙膑和独孤陈的故事的器物,一时成为世界的焦点,关于陶瓷的拍卖,也成为世人茶余饭后热聊的话题。
作为《鬼谷子下山图》的故乡,对于它创下的2.3亿元拍卖高价,瓷都景德镇在为它感到自豪的同时,也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原来,通过拍卖这个市场,一件陶瓷作品可以创造这么大的经济价值,能造成如此巨大的轰动效应。
近几年来,随着陶瓷艺术品市场的逐渐繁荣,很多拍卖公司在拍卖古陶瓷器物的同时,也把目光对准了近当代陶瓷艺术作品,并纷纷推出了陶瓷拍卖专场。拍卖发现陶瓷艺术品价值的功能,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但同时,围绕拍卖,也产生了诸如赝品上拍、假拍托价等一系列问题,今天,我们请到的3位嘉宾分别是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戴荣华,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上海工作站主任、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陶瓷文化中心艺术顾问陈海波和景德镇学院艺术系副教授章朝辉,下面,我们就一同来聊聊有关陶瓷拍卖的话题。
主持人:相信各位老师对拍卖一定都不陌生,对于拍卖,您们持怎样的观点,或者说,您们怎么理解拍卖这个问题?
戴荣华:我的作品第一次被拍卖,那还是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事情。当时,一位藏友将他收藏的一件我的作品,送到新加坡的一个拍卖会上,听说最终是拍了9万元人民币,那是一件100件的釉里红斗彩瓷瓶。几年前,中国嘉德拍卖公司决定组织一批景德镇有代表性的近现代陶瓷作品参加拍卖,他们的工作人员找到了我,希望我能送作品上拍。听说嘉德公司在运作这件事时,非常的认真,前后筹备了一年多的时间。那次,除了邀请我们这些年纪较长的艺术家,他们还在景德镇特意挑选了一位中青年艺术家,一起选送作品参加此次拍卖。这个被选中的青年艺术家,恰巧是我的女儿。由于此次是我本人首次送作品参与拍卖,所以,我对此事也比较重视,特意挑选了一件150件的古彩作品。结果,我送拍的作品成功拍了出去。但是,我女儿的作品,却因为和拍卖公司没有达成一致的意见,最终选择了撤拍。
虽然在那次拍卖会上,我送拍的那件作品拍出了几十万元,但是,正是通过这次拍卖会,让我对拍卖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我原以为,拍卖应该是公开、公平、公正及诚实守信的,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我想的那样。
陈海波:拍卖对于整个艺术品市场的作用绝对不低于股指K线对于股票的作用,大家的观点可能会两极化。但我对于拍卖的存在性还是十分认可的。如果艺术品市场只存在大家私下交易、画廊交易,那这个市场的发展是有局限的。我们从苏富比、佳士得这些著名拍卖行对世界艺术品市场的作用也可以看出,一个市场需要有一个更为公开和透明的平台作为支撑。大家对数据的信赖度是不同的,但它提供的这些数据让你更好地了解市场、分析市场、有自己的思维判断,那么它的存在,就是必要的。
章朝辉:在我看来,拍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小小的一个拍卖场,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最近几年来,全国的拍卖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趋势,这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俗话说得好,盛世收藏。正是因为经济发展了,人们的收藏意识才越来越高,这才有了拍卖场上的热闹场面。作为拍卖场上的主角之一,艺术品虽然不能称之为商品,但是,艺术品一旦走向拍卖场,它就有了商品的属性,它就必定会与经济产生关系。而经济,又是社会最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从另一外角度讲,经济,其实也在影响着艺术的发展。拍卖场上不断创下价格新高的艺术品,往往会成为一个时代艺术的标杆,也会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这个时代的审美情趣。
拍卖作为一个西方的舶来品,虽然在我国兴起的时间并不算长,但是,它对我国收藏市场和艺术品市场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却是不言而喻的。
主持人:中国历来就有收藏的传统,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生活的富足、社会的安定以及国民经济的好转,社会中回归传统,热爱文化的风气也在慢慢兴起。艺术品拍卖作为进入艺术品收藏最直接、最简单的门槛,为众多喜欢收藏的民众提供了机会。毋庸置疑的是,艺术文化在拍卖场上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普及。诸位是否会通过拍卖这个途径,去更大程度地宣传推广自己的陶瓷艺术?
戴荣华:说及拍卖对宣传和推广陶瓷文化的作用,这一点,我是比较认同的。的确,通过拍卖场,让更多的人了解和熟知了陶瓷文化,喜欢上了陶瓷艺术。对于自己是否会通过拍卖这个途径宣传推广自己的陶瓷艺术的问题,我倒不是很热衷。因为第一次送作品参与拍卖的感觉并不是太好,所以,之后有拍卖公司再找到我征集拍品,我都予以了婉拒。之后,虽然在朋友的极力劝说下,我又送了一次作品参拍,但这次参拍,同样没有给我带来愉悦的心情。
章朝辉:说起拍卖对陶瓷艺术的推广作用,我还是深有感触的。在我看来,拍卖的确是艺术家宣传推广自己艺术作品,或者说艺术思想最好的途径之一。2008年景德镇国际陶瓷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一场国际艺术陶瓷拍卖会,我记得,当时这场拍卖会是由我国著名的拍卖公司上海崇源来承办的。正是通过这场拍卖,我开始逐步了解拍卖这个领域,我创作的陶瓷艺术作品,也开始现身各大拍卖会现场,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抛开拍卖给我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说,通过拍卖这个平台,我认识了不少艺术同仁和收藏爱好者,也让更多人了解了我的艺术风格。
主持人:有数据显示,2012年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拍卖场上成交的艺术品,无论是数量还是金额,较2011年都有明显的下滑。有专家表示,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经济环境和行业政策的调控,其关键原因还在于藏品征集难。几位老师对于藏品征集难的问题,都有怎样的看法?
陈海波:其实很大一部分是信心问题。这也是拍卖行能否征集到好的、优质拍品一个重要的因素。应该说从2012年春拍开始,市场有一定的回落,但是我认为这也是正常的。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或许也是我们众多拍卖行进行优胜劣汰、进行洗牌的一次好的机会。同时也让大家,不管是藏家也好、还是投资者也好能够以一个平和的心态来看这个市场。我认为,艺术品拍出一个高价是有其道理的,一件作品涉及了历史、工艺、艺术、存世量等等考量因素,但如果因为某一件精品的高价而提升整类作品的价格,我认为,这其中还是存在很多急躁、功利和不客观的。对于艺术品而言,艺术含量是最重要的,我在征集作品的时候也始终强调这一点,你必须要去了解艺术家、他在不同时期的作品,他的成长,甚至是他的人品都是相当重要的。
对于我来说,不管是有名的大师、还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只要作品好,他的作品就能够有机会,这是平等的。
章朝辉:去年,艺术品市场遭遇寒流,这和国际、国内的经济环境,肯定有很大的关系。但是,如果说拍卖场上成交的艺术品数量和金额的减少,主要原因是藏品征集难,这点,我倒持不同的观点。有句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同样的道理,如果拍卖公司开出的条件足够吸引人,肯定不愁征集不到好的艺术品。正所谓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拍卖公司与拍品的关系,应同此理。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