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字画贬值看艺术品贿赂
0条评论 2013-04-03 10:44:31 来源:长江网  作者:王旭

一本书能卖几百元,不是因为书的内容有多么出奇,只因为书的作者是高官。无独有偶,据传某地一位书协主席的字画曾以千万元的高价被买家收藏,但在这位主席下台后,字画瞬间贬值到100万元。

很显然,这幅作品的贬值不是因为艺术在市场下架,而是因为作者在权位上下台。作者离开了领导岗位,其作品的市价贬值九成,但那千万元的巨款却是真真切切又合理合法的留在了作者的手里,如果不考虑通胀因素应该没有缩水。收藏者赔了?那也未必,如果因作者下野作品回归市场理性,这100万应该就是该作品的实际市场价,当年买家十倍于市场价收藏,真是因为不理性?这些收藏家对艺术的价值判断是否准确我不知道,但其对人走茶凉的世态一定看的透彻,因为这场交易不再字画,在乎权钱之间也。

通过著书立说成为富人的官员不是没有,例如《侯卫东官场笔记》的作者“小桥老树”就是重庆永川的一位副局长,该书作为官场小说的代表作让“老树”局长荣登“2010年度中国作家富豪榜”。但有意思的是,读者中了解作者本名和作者的人寥寥无几,即使在作者的单位内部,也少有人知道他写书创作。这种人以著书为乐,不说,不显,不送书,此类官员作家真乃大雅也。

当然,有用书去丈量艺术的人,也有用艺术来丈量钱人。在有些人眼中著书立说能迸发自身之价值,在有些人眼中,著书敛财是在反腐高压态势下所剩不多的寻租空间。官员出书,可以向有关单位“拉赞助”,或是利用手中的职权要求下属购买,再或是用公款买然后下发,人手一册。深入剖析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许多人为了在协会当个主席、秘书长、理事之类的而拼命钻营,不过是为了拿自己官场上的身家去提高自己作品的身价,或者说白了就为自己手中的权利找钱当娘。

对于官员著书作画售出或收受艺术品的现象,实在不需劳烦纪检部门或是第三方权威机构专门鉴定认证,像是那幅缩水九成的书协主席作品来说起码还值个100万,很多官员的作品实在和艺术不沾边,更别提珍贵艺术品了,与其费尽周张的制定对艺术品贿赂的司法认定标准和程序亦或是在国家公职人员财产申报制度中要求申报艺术藏品,都不如将这些官员作家手中的权利管住,使其作品流入市场的全过程置于国家法律制度和公众的监督之下,让市场的理性来决定作品的价值,这样才能有效遏制官员艺术圈里的腐败。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