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ce Odyssey 2.0”群展近日开幕
0条评论 2013-04-09 09:45:25 来源:artspy艺术眼 作者:陈颖编译

“Space Odyssey 2.0”群展近日开幕

“Space Odyssey 2.0”群展近日开幕

能否利用地球的旋转速度来发射宇宙飞船?你会向太空发送什么东西以代表地球上的生命?真的会有太空鹅飞向月球吗?我们能通过发送基体物质而人为地创造外星生命吗?那些永恒的虚无在分子的尺寸上看会是什么样子?它们听起来又怎么样?

近日在Z33当代艺术中心开幕的群展“Space Odyssey 2.0”结合了艺术、手工艺 、科学、技术、神话以及梦想。策展人Ils Huygens邀请了诸如迈克尔(Michael Buron)、布莱恩·麦卡琴(Brian McCutcheon)、奈丽·本(Nelly Ben Hayoun)、Edity Dekyndt、安迪·格雷西(Andy Gracie)等13位受到外太空巨大规模的启发的参展艺术家参加这场展览。对星系间空间的着迷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东西:即使是在文艺复兴时期,设计出飞机的第一人——达·芬奇也对发生在地面之上的事情很感兴趣。

Andy Gracie,Drosophila Titanus

Andy Gracie,Drosophila Titanus

在这场展览中,11只小鹅的画面吸引了观众的眼球——它们排列成一排,羽毛呈淡黄色而且蓬松。艺术家艾格尼丝·迈耶·布兰迪斯(Agnes Meyer Brandis)在意大利训练这些小鹅以成为“月球鹅”。这件作品是受1638年的小说《The Man in the Moone》的启发创作而成的——小说的主人公乘着一只鹅前往月球旅行。

这场展览带领观众领略了当科幻小说变成现实、当无穷变得可见、当科学家变成艺术家的时刻。它是一场跨学科的展览,平衡于审美、社会、技术与科学实验的边缘。利用与太空相关的主题进行创作的艺术家之间的对话在场馆内产生了充沛的生命力。每位艺术家都有自己的方式来研究关于银河的线索。他们中的一些只靠想象,另一些则实际地参与到科学项目中。这提醒了我们自身在永恒的虚无中的渺小,以及我们至少能去探索其中的很小一部分的能力。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