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容瑾《汉苑图》 德国回流元代界画将上拍
0条评论 2013-04-19 14:14:04 来源:99艺术网上海站 作者:徐婉娟

李容瑾《汉苑图》

李容瑾《汉苑图》(北京文博苑2013春拍拍品)

界画的存世极为稀缺,故宫博物院官网所记录在册的相关文物不过36件。现存最早的一幅大型界画为唐代李重润墓道西壁发现的《阙楼图》 。而今在北京文博苑2013春拍推出的元代李容瑾《汉苑图》立轴引起了收藏界和学术界的纷纷关注。

古书画中,元代书画在拍卖市场上流通量可谓少之又少。去年秋拍中,比利时尤伦斯夫妇旧藏元代王振鹏《江山胜览图》手卷在北京保利2012秋拍中以1.012亿元成交,元代朱玉《揭钵图》手卷在北京盈时2012秋拍中以2990万元成交。2011年,《崇真万寿宫瑞鹤诗唱和卷》手卷在北京匡时秋拍中以1.012亿元成交,元四家王蒙《稚川移居图》立轴在北京保利春拍以4.025亿元成交。

在2013年4月17日“元代李容瑾《汉苑图》国际研讨会”上,北京文博苑拍卖总经理王家辉透露:这件立轴是从德国征集而来,能与文博苑相遇实属缘分。其估价为1000-1800万元,底价为1000万元。

李容瑾,字公琰,元代画家,活跃于至正年间。善画山水、界画,师法王振鹏。其存世作品屈指可数。最为人知的传世作品《汉苑图》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所绘楼阁比例精确,树石画法承北宋李成、郭熙之风貌。而另一张现藏于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的宋代郭忠恕(传)《明皇避暑宫图》与台北所藏《汉苑图》极为相似。

元代界画在继承两宋院体画基础上,进一步借鉴了日益精进的水墨技法,将建筑楼阁和人物巧妙结合于梦境山水中,把界画所需描绘对象的写实技巧推向了新的高度和意境。

据著名古书画收藏家朱绍良在研讨会和《李容瑾《汉苑图》轴考》一文中所指,“日本大阪国立美术馆藏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轴,曾经“过云楼”顾氏、“穰梨馆”陆心源收藏,被陆氏后人与“皕宋楼”藏宋元版古籍一起售予日本静嘉堂。由于这两位收藏家对古代建筑知识不了解,将这幅画误断为郭忠恕所作。不难看出台北故宫《汉苑图》轴,是幅《汉苑图》轴,《明皇避暑宫图》轴是典型的一稿多画,只是画面布局略有变化。这三幅大型宫苑界画,共同点是建筑物部分,作者对建筑物知识了如指掌,对透视、空间非常熟悉,有元一代其他人不可能为之。将这三幅作品建筑物结构、比例关系、抱间昂头、斗拱垂鱼,都应出自一人之手所绘。”

而上海大学美院教授汤哲明在研讨会上认为,即将在北京文博苑上拍的《汉苑图》与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李容瑾《汉苑图》如出一手,树石画法具备典型元代特色,并推测很可能是元人以宋代郭忠恕《明皇避暑宫图》的旧稿所绘。

从南朝王微《叙画》中“宫观舟车,器以类聚;犬马禽鱼,物以状分。”可以看出六朝时建筑舟车已成为绘画中的一大种类。唐代,李重润墓中壁画《阙楼图》,被考证为我国所存的最早界画,代表当时画工的界画水准。到极度重视写生的北宋宋徽宗,一幅《瑞鹤图》将庄严巍峨的宣德门描绘得细致入微。

宋元时期的界画艺术已成为一门“显学”,讲究“望之中虚”、“向背分明”、“位置舒铺”,而这些都充分体现了当时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元代李容瑾《汉苑图》轴,可能是目前唯一可流通的宋元大型宫苑绘画,在两宋宫苑绘画不存的今天,其珍贵性不言而喻。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