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岭长城》
这幅《金山岭长城》创作于上世纪90年代末。那天正赶上大雾,由于气温低,但见云海飘浮,聚而不散,煞是壮观。摄影师于天水架上一台617新机,长时间曝光,完全凭感觉控制快门时间,令涌动翻卷的云雾在慢速曝光的过程中形成薄纱般的虚幻效果。
《大眼睛》
《大眼睛》是“希望工程”系列作品中最重要的代表作,并作为“希望工程”的标志影像广为传播。
《梅兰芳戏妆照》
这张盖着北京隆福寺源记照相馆印戳的梅兰芳《天女散花》戏妆照,是以前并不多见的梅兰芳戏妆照精品。 1917年12月1日,正值23岁的梅兰芳在北京吉祥园首次演出了他自创的《天女散花》,获得巨大成功。照片中的梅兰芳,正值“妙龄”,清朗俊丽,眉宇传情。人、景、妆,在这张照片中配合得浑然一体,达到了惊人的艺术效果。
《丘吉尔》
尤素福·卡什是一位享誉国际的肖像摄影家。 此张照片摄于1941年12月。在拍摄时,卡什看到丘吉尔叼着一支雪茄,神情闲散,与人们熟知的坚毅、自信、镇定不相符,于是,卡什走近丘吉尔,一把扯掉了他嘴上的雪茄。丘吉尔正要发怒,卡什按下了快门。就这样,一张世界名作诞生了。这张照片发表后,极大地激励了英国人民反抗德国法西斯的斗志,成为英国人民的精神象征。照片本身也成为世界摄影史上最著名最重要的影像。
《圆明园西洋楼残迹》
圆明园在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砖木结构的中式建筑基本都看不到了,但西洋楼景区的建筑主体是砖石结构,还能感受到圆明园全盛时期的辉煌。最早拍摄圆明园西洋楼残迹的外国摄影师有个共同之处——大多是清朝海关的雇员。托马斯·查尔德当时在海关任燃气工程师,他曾经系统地学习过摄影,而且对建筑很感兴趣,拍摄了许多圆明园西洋楼残迹的照片,而且是西洋楼残迹早期的状态,非常珍贵。
《延安哨兵》
这张照片是徐肖冰最重要的代表作。他在1937年参加八路军,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年代,拍摄了大量的纪实影片与图片。
《独龙族放学的小孩》
独龙族地区交通之艰险是罕见的,要过江就只有走藤篾桥。这种桥是以四根藤绳横跨江面,铺上四根细竹。人在上面行走, 摇晃很大,使人感到头晕目眩。
《东单早点铺》
这是反映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人生活的照片。当时北京有西单、朝内、东单等几大菜市场,蔬菜、鱼肉齐全丰富。紧邻东单菜市场的是东单早点铺,早晨来买菜的人,可以先在这里吃早点,有豆浆、糖油饼、炒肝、豆汁儿、薄脆、油条、面茶、焦圈等。
著名摄影家解海龙坐在王府半岛酒店的角落里,特意准备的领带也解开了,生怕自己的代表作《大眼睛》会流拍,面子丢大了。“30.8万元!”当最终结果出来时,他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领带,接受记者和友人的祝贺。2006年11月23日,国内首场影像专场拍卖在华辰秋拍上演,来的摄影人和记者比买家还要多。
这一天,也让华辰影像部经理李欣终生难忘。2006年8月1日,秋拍前三个多月,华辰影像部才刚刚组建。其实,已经准备将后半生投入影像拍卖事业的李欣,最初既不是摄影人,更和拍卖无关,她一直在欧洲读书和做贸易。说来也巧,引发她对影像喜爱的同样也是一张“大眼睛”,但不是解海龙那张,而是摄影师曾璜在贫困山区拍摄的一个9岁孩子,“无奈,渴望,没想到一张照片里还能读出这么复杂的眼神。”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