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子恺(1898-1975)人物精品《震耳为迎满堂红》。为让本幅景更欢,我给画唤此名。我是怎么推崇丰大师的,朋友们不妨在本栏中寻出《春图一幅聊子恺》读读。其画意的智解、画面的趣味横生,把中国画的表现不失高雅地俗格了一些,只为老少适宜,乐满天下。
20世纪画坛那些不该被历史埋没的名家今天能让世人“重视”(我把重视用引号引着就为强调绝大多数的人只是关注这些名家作品的投资回报,还是没站在时代承载和美术价值上看待他们在属于他们的时代所做出的贡献)离不开我对他们一直的厚爱,丰大师就是其中一个,以后我会在本栏的文中一一尽详他们。我对他们的关怀人们只是看到表现在拍场的竞争中推高了他们的售价(殊不知我是非常非常辛苦地在做全面性的保护和整理的工作,否则我哪来那么多画给大家写文章和去办展览),“推”不是人为的,是我一旦看到拍场上他们那些新露脸的作品比我手上的精或别出心裁,我就不顾一切地去买。我一直抱有“好东西要放在美术馆里让人看”的战斗情结,“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就是必然的。丰大师尺余的画我100元开始买,也就半年前,我创造了一张尺余的画或许未来10年都没人能破的纪录。那图画一卷帘下一钩明月,一方桌上散放着茶杯、烟盅,两把藤椅一张方凳围着那方桌,款题“人散后,一钩新月天如水。”此一句话,把世间多少情谊道深!把世间多少感怀与难舍怀抱!所以在拍场跟他人“抢”此画时我听到边上的人说我是疯子,我转头向他们报以了微笑,心想你们要了解我是一个如何重情重义的人就不会如此“表扬”了。很多玩画的朋友应去重视艺术无价在哪里,人文力量是懂得人生真谛和有思想的人才会紧紧拥抱的价值。
回说《震耳为迎满堂红》,子恺先生这“春节小景”说的可是人间的欢颜。那个穿红衣被高高托起的孩儿代表着新生而高跃的共和国,时隔50年的今天,我们看到了这一想象的可喜成真!
宇2012.11.12午后15:59笔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