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尔布雷思解释说:“艺术品市场由许多细分市场组成,所以要真正了解艺术品市场的各种趋势,你必须审视不同的细分市场。”在过去的十年里,现代派画家、印象派画家以及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价格一直在持续下跌。比如,在截至2012年的十年期间,印象派作品的市场份额下滑了12%。另一方面,当代艺术品的市场份额则急速飙升,年成交额从2002年的8.5亿美元左右飙升至去年的60亿美元左右。
艺术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促使其所有细分市场的年成交额全部出现增长:印象派作品的年成交额从2002年的近6亿美元增长至去年的16亿美元。加尔布雷思解释说:“艺术品是一种投资,在成熟市场上的潜在回报水平相对较低。”他指出,在过去的十年里,毕加索作品的投资回报平均而言低于英国当代艺术家达明安·赫斯特(Damien Hirst)的那些作品,这表明艺术品市场上的资金已转入投资回报更高的细分市场。
据Artnet报道,即便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整体放缓的情况下,几位最畅销艺术家的作品成交额在今年第一季度也已经是各自去年成交总额的两三倍了,这些艺术家包括巴斯奎特、毕加索、雷诺阿(Renoi)、马格利特(Magritte)。他们强调指出了莫迪利亚尼在1919年创作的该艺术家妻子的肖像画——《珍妮·海布特》(Jeanne Hebuterne)。在马格利特于1920年去世之后,他妻子海布特自杀了,同时带走了他们未出生的孩子。这幅画以2,690万英镑成交(据彭博社报道,当时合4,210万美元)。
中国是造成全球艺术品平均成交价格下滑的原因,但艺术品市场并不总是联系在一起或者全球化了的。加尔布雷思在接受《福布斯》杂志采访时表示,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购买的几乎都是中国国内艺术家的作品,而且他们不喜欢当代艺术家,而是倾心于早期绘画大师的作品。加尔布雷思刚走访中国回来,他似乎对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抱有信心。他解释说:“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02年的成交总额可能只有几亿欧元,但到2011年,就达到了50多亿欧元(当时合65亿美元)左右。”
这意味着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与其他奢侈品(尤其是葡萄酒)市场有很大的不同。据《葡萄酒观察家》杂志报道,在2011年,中国买家促使葡萄酒拍卖市场催生出泡沫,当年全球葡萄酒拍卖市场的成交额达到4.78亿美元,然后下滑近20%,至3.89亿美元。在2011年,中国买家大量买入法国波尔多葡萄酒,法国波尔多葡萄酒当年在整个葡萄酒拍卖市场上占据近一半的份额,结果我们看到第二年葡萄酒价格扶摇直上,同时葡萄酒假冒伪劣现象激增,促使中国的葡萄酒收藏家不再大量买入葡萄酒,葡萄酒拍卖市场也随之下滑。
虽然中国的艺术品收藏家更喜欢的是国内艺术家,而不是欧洲或美国的艺术家,但他们像那些爱好葡萄酒的收藏家一样,也面临一些相同的“虚假问题”。加尔布雷思解释说:“中国拍卖行是出了名的爱夸大价格,有时会把价格最高夸大40%。”不过,他补充说,即便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价值打个折扣,我们也可以预计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规模可达35亿至40亿美元之间,其中只有5亿美元是在中国境外市场成交的。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