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讨会与会学者与艺术家在作品“砖魂”前合影
因为在大家都展望未来空间时选择了回望传统建筑的视角,应天齐以“世纪遗痕与未来空间”为主题受邀在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2012)中举办个展,并成为首度受邀参加威尼斯建筑双年展的华人艺术家。时隔一年,2013年4月27日,展览以“废墟之殇”为题归来,由策展人彭锋策划全新地呈现于亚洲艺术中心。开幕当天批评家王林、贾方舟、杨卫、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系院长吕胜中、建筑师方振宁等学者与策展人彭锋、艺术家应天齐共同参加了学术研讨会,探讨应天齐的艺术创作与废墟文化的议题。
所有的作品可以视为一件装置、一个故事
应天齐曾亲自参与到家乡芜湖的旧城改造项目中,但因为受到权力的制约等现实因素而无法实现保护旧城的理想,芜湖古城至今也已成为一个人为造成的废墟。将展览中的所有作品串连起来就是艺术家参与旧城改造中自己的心路历程和思考。观者进入展厅见到的第一件作品为装置《囚》,人们曾经使用的生活用品与生活的影像被放在按照楼房结构组合的铁笼子中,即是表现在大量的拆迁过程中“过去的生活被囚禁”,策展人彭锋用“现代中国囚禁了古代中国”来解读作品。
作品“砖魂”
展厅的中心部分矗立着纪念碑一般的刻有“西递节孝祠”字样的巨大古砖,立刻能够唤起更深的人们对于徽州古建筑乃至传统建筑、文化的记忆。并且这一砖块是艺术家应天齐寻找各朝代的古砖头磨成粉末融合在一起制成,他将这些粉末比作“建筑的骨灰”,使得整件作品都弥漫着文人的感伤情怀。
继续深入展厅,能够看到与故宫墙壁有着同样红色的架上作品,这是属于中国的颜色,也是权力和政治的颜色。再进一步走入装置“黑室之二”,布置成会议室的内景直指“黑色会议”或者“暗箱操作”。与黑房子相对的白色作品暗喻经历世事变迁,一切都会归为虚无,作品也以“无极”为题。
在威尼斯双年展中,作品的结尾是艺术家应天齐对于这段经历的自述,而本次亚洲艺术中心增加了一件新作品“古城日记装置”。以毛笔记载在古城保护项目中自己的经历,这种行为本身就构成了一个概念,应天齐这样描述:艺术家生活在艺术的思考中时,生活就是艺术,艺术未必比生活更高明。
文化焦虑的延续
应天齐在采访中说道:“我们只要存在就不能够够割裂与过去的关系,过去的存在具有重要的意义,没有理由不进行关注。”作为老同学的批评家王林认为,这种充满了焦虑的心态和精神状态,从作品“西递村”开始一直延续到现在。但他的创作的确经历了从“向内追溯”到向外探求的过程,越来越与社会、文化发生关系。“应天齐的作品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或者是对我们失去的传统建筑形态的遗憾,更多的是我们身处社会文化政治环境背后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的解释和思考,这也是展览中最有力度和力量的东西。”
而策展人彭锋评价应天齐是“介于现代主义与当代之间的艺术家,他很早就开始关注社会,现在展览中所呈现的作品从形式、内容到精神取向都是很当代的。”
在前行的过程中,我们要不断地问自己三个问题:我们从哪儿出发,我们走到哪儿了,我们要到哪儿去。——应天齐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