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拍国际2013春拍:瓷器艺术品及古美术文献专场综述
0条评论
2013-05-03 10:53:2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清中期 “太平有象”象耳三足熏炉 高22.5cm
明 “神龙”赏石(配原托)通高42cm
清乾隆 “痕都斯坦式”西番作白玉薄胎缠枝莲纹福寿杯,为上等和田白玉精雕而成,通体洁白无瑕,杯体为桃实形,内壁光素,外壁压地突起一周缠枝莲纹,恬静雅然。此福寿杯重仅40.3克,当真是薄如蝉翼、轻若鸿毛,且周身上下厚薄一致,转折起伏方圆合度,干净利落,其琢玉之工巧足使观者惊叹,若非高手云集的皇家御制且不惜工本,民间瓦肆工坊根本无法做出这样的绝品,参阅诸多痕都斯坦式清宫遗存资料,如此杯之薄透者也极为稀见。
文房器具明清两代盛极一时,用于书斋清供,体现名士情怀。“花如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一语道出古代文人的赏石文化。明代的赏石文化深受宋代传统美学精神的影响,也给赏石灌输了本时代特有的意趣风格,小型赏石成为主流 ,越来越多的美石置于几案之上,成为明代文人书房中十分重要的陈设品。本场的明代“神龙”灵璧石满壑纵横,清瘦峻挺,恰如一条躬身探视的商代巨龙,皮壳滑如油脂,润泽雅致,原配木质方形台座造型简洁,与明式家具风格一致。令人称奇的是,几百年的岁月中,“神龙”与其木质基座相濡共存,曾终日在香火中沐浴香气,如今石体也能散发出绵延不绝的香味来,如有灵性一般。
古代艺术品的魅力蕴含了时光的印记,仿佛是逝去历史的浪漫化身。当这些艺术品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那些岁月痕迹和历史风韵产生的独特美感,触及我们的内心深处,让今人充满敬意,他们必将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目标。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