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群生态——UCCA集群艺术奖
0条评论 2013-05-07 10:27:21 来源:艺讯中国 作者:李逦

艺术家文敬媛和全浚皓作品现场

艺术家文敬媛和全浚皓作品现场

近日在UCCA开幕的集群艺术奖,是针对全亚洲的艺术的奖项。 由香港的集群基金会和正在建设的武汉美术馆主办。 其目标是在亚洲不同地区创造一个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同时也探讨在不同的地缘与语境下,艺术的意义与相关性。 主办方每年从中国、东亚、南亚、东南亚以及西亚地区包括中亚等地区各选出一位候选人。 集群艺术的命名来自于麦克哈特所指的“在环境或者不同语境下人的潜能,无关于他们社会地位和文化背景”的概念。而艺术家正是这样一个集群,从亚洲艺术家的创作切片来管窥整个集群的思维生态。

菲律宾籍艺术家阿奎利赞的夫妇作品主要关注的是移民、家庭以及历史和记忆,他们作品大部分都将目光对准了菲律宾的移民或者是东南亚地区离群索居的群体。展厅中货船样的装置作品《旅程》,承载了他们一代人的记忆与离愁。

Raqs媒体集团由三名德里艺术家于1992年创建("Raqs"意为伊斯兰教苦行僧在舞蹈中开始旋转时进入的状态)。集团成员既是艺术家,也是策展人、编辑和文化进程推动者。他们的作品多涉及城市空间和全球网络等问题,遵循调查、想象和批判的精神探讨从德里街头考察世界的意义。该团体的根据地设在2000年他们与人联合创立的Sarai,发展中社会研究中心。

由文敬媛和全浚皓共同编剧并执导的这部短片时常13分钟,用纪录片的形式表现了两名艺术家在一个后末日世界里的幸存生活。影片叙事通过人物间的对话推动,而概念则通过图像和隐喻传达。两名艺术家在片中回忆并讨论末日之前世界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暗示美学的定义也许已经改变。 讲述的是两个艺术家在世界末日的生活,通过世界末日学美被重新发明之后,艺术的重生过程。通过制作这样一个录像作品,我们想更加密切的去考察当代艺术在社会当中的作用。 文敬媛的每次创作都从素描草图开始。她的作品考察了自然"风景"以及人类与其居住空间的互动,从人们在某种社会语境下产生的能量中挖掘政治维度。全浚皓常常通过雕塑、录像和绘画来表达他对韩国社会环境的思考;尽管出发点非常具体,但他的作品仍然保持着一种建立在当代人类基本境遇基础之上的普遍性内核。两人目前都在首尔生活和工作。

来自台北的姚瑞中,既是艺术家也是大学教授,他一直是台湾当代艺术的热心支持者,他的作品创作时间覆盖装置、摄影、行为、录像等多个领域,《海市蜃楼》这个项目是以调查的形式来进行,姚瑞中发动了在台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一起用镜头来记录在自己家乡公共闲置的设施。九十年代,随着戒严令的解除和新的社会文化政策出台,台湾掀起了一股博物馆建设浪潮。但这些项目大部分都以失败告终,留下了大量被称作"蚊子馆"的废弃建筑。2010年,姚瑞中和台北艺术大学和师范大学的学生一起发起名为"失落社会档案史(LSD)"的摄影工作坊,动员学生用镜头记录自己家乡的闲置公共设施,通过艺术手段观察社会。

而艺术家小组Ha Za Vu Zu则由来自伊斯坦布尔的七人小组组成,他们艺术创作媒介多种多样,包括音乐、装置、雕塑或者是行为表演,他们也在开幕当天同时举办了《我们的牙齿像血一样洁白》这个现场表演。

如果说现在是意味着此处,未来意味着彼岸的话,那么艺术家是连接此处和彼岸的中转站。 艺术家总是处在现实网络的核心位置,不停的成为不同的想法和观念中转换的连接点。

附:

2013年集群艺术奖获奖名单:

阿尔弗雷德 阿奎礼赞&伊莎贝尔 阿奎礼赞,菲律宾

Ha Za Vu Zu,土耳其

Raqs媒体集团,印度

文敬媛&全浚皓,韩国

姚瑞中,中国台湾

集群艺术奖的联合策展人:

高士明-中国美术学院跨媒体艺术学院的院长。

凯特.富勒-莫斯科车库当代艺术中心的首席策展人。

片冈真实-东京森美术馆首席策展人。

菲力普.皮罗特-加州大学博克利分美术馆和太平洋电影文献库的兼职高级策展人, 南京四方美术馆项目总监。

评委名单:

兹登卡、巴多维那茨-斯洛文尼亚卢布尔雅那现代美术馆馆长。

帕特里克.费洛雷斯-菲律宾大学艺术研究系教授, 菲律宾马尼拉瓦尔加思博物馆策展人, 新加坡国家画廊兼任策展人。

诺文贝尔.佩因特-土耳其伊斯坦布尔SALT艺术空间调研和项目副总监。

杰克.佩尔斯坎-巴勒斯坦博物馆首席策展人。

哈维.桑德拉姆-印度新德里发展中社会研究衷心的研究员。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