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诗牌”——中国嘉德20周年2013春拍
0条评论 2013-05-07 15:47:1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蒋念慈

康熙年间著名诗人王渔洋在所著《香祖笔记》(卷七)上谈过诗牌,将其与集句诗相提并论。可见当时诗牌游戏相当流行,作者都是文士,包括有力量刻印诗集的人物。

福州李家瑞所著《停云阁诗话》记载,道光晚期在福建任过知县的张辛田,曾约他一起用诗牌作律诗若干首。

作《粟香随笔》的金武祥,在《陶庐杂忆》中回忆在童年游艺中,祖父让他们用竹或纸做成诗牌,在每牌的两端分写两个字,在家庭闲暇和宾朋宴集时用为游戏。根据集中诗文推算,金武祥生在道光二十七年,他所言应为咸丰年间的事。

孙柽所刊于同治十年的《余墨偶谈》说:“诗牌之戏,于杂剧中为最雅。”已将诗牌列于社会上流行的各色游戏之中。

诗牌的来源或与韵牌有关。明朝隆庆、万历年间诗人屠长卿在所著《考槃余事》中记述过韵牌是把上平十五韵和下平十五韵各制成一牌或一叶 (诗牌又叫叶子酒牌、叶子),共30牌。山游分韵,人取一叶,吟以用韵,似甚便览。所说的 韵牌不像只用于分韵抽签,每张牌上写着本韵目有用的字,才能“便览”。如果再进一步,每字一牌,就是诗牌。

诗牌的制式和材质可说是多姿多采的,材质方面有象牙、珍贵木材、竹材甚至纸制的。制式大小尺寸约似天九牌、麻将牌、指甲牌。稍长一些的,可以两端各写一字,当两张牌用。短小见方的多写一单字,部分亦有两面使用的,民国初年有游戏人临时制作,用名片大小的洋纸一裁为二。诗牌上所刻字的平仄声分别以朱墨两色来区分。多数是平仄各三百张,也有各四到六百张的。全在乎参与者的喜好,所选大都是被认为典雅的作诗常用字,名词、动词、形容词以及虚字等要各占一定比例,以便成句。然后将它们贮于绫缎缝制的锦囊中由诗人们或自摸或分发,各人必须根据自己所拈之韵作诗。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