瑰器如芳——笔筒亮相中国嘉德20周年5月春拍
0条评论 2013-05-07 15:39:26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杨阅川 张娜娜

瑰器如芳——笔筒亮相中国嘉德20周年五月春拍

4170

明晚期 詠春文笥款竹雕仙人乘搓图笔筒

RMB: 400,000-600,000

雅室何须大,花香不在多。修身养性读书格物,陈设或清新淡雅或华丽雍容,大到划分空间的家具,小到案头置放的雅玩,无不体现出拥有者的喜好与风格。从了解古物的承传流转,再到推之于众,宾客流芳,征者与所遇每件拍品的缘分,即是与一段历史佳话的邂逅,其间的感动与欣喜总是让人回味万千。

春风徐徐,中国嘉德二十周年五月春拍临近,在《清隽明朗—明清古典家具精品》、《案上云烟—文房雅玩》和《一案四时春—牧心斋藏文房清供》三个专场中,我们希望能将征集所遇的感动和欣喜带给诸位。瑰器如芳,这里只引介其中一二,且邀同好亲临品鉴。

笔筒历代为书斋文房必备之器,明代以前传世的竹刻笔筒极少,明代中叶以后名家辈出,竹刻器物由实用型开始向实用和欣赏二者兼备转变,渐成为收藏者心爱之物。Lot 4170“明晚期 詠春文笥款竹雕仙人乘搓图笔筒”选竹为体,上下嵌合紫檀,底座打洼,下承三足。笔筒侧壁以圆雕、透雕方式刻画仙人乘槎图:只见一道飞瀑自山间直下,一长须老者端坐于简陋的小木槎之上,顺流直下,船外雕刻山石蜿蜒、湍急中卷起千堆雪,他却神态安闲自若,笼手回望,似在欣赏美景。布局以浪涛为主轴,大块留白表示山石,线条腾跃多变:人物之朴、松针之细、浪花之柔、山石之怪,靡不具备。全器皮壳亮丽,包浆细润。山石壁楷书阴刻 “咏春文笥”四字款识。“咏春文笥”款常出现于宫廷器物底部。笥,原意为有专门用途的竹制容器。文笥,即为文房竹器之名、雅称,《吴越春秋》:“越王乃使大夫种索葛布十万、甘密九党、文笥七枚,狐皮五双、晋竹十庾,以复封礼”。清康熙时期大臣王士祯(1634-1711)《对酒》诗有“文笥生翠来王京”句,说明清代地方以竹制品进贡内庭,则咏春文笥为清代福建咏春地区所献制。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