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53
清早期 “顾宗玉”款竹雕西园雅集小笔筒
RMB: 1,950,000-2,400,000
清代的木雕工艺还常用各种名贵玉石、象牙、螺钿等多种原料嵌在笔筒上,具有华贵异常的装饰效果。Lot 4125“清乾隆 紫檀嵌百宝人物故事笔筒”,直腹,平底,底端浅刻一周弦纹,略呈浅隐圈足状。以紫檀琢制,色泽已近深沉,木纹斑驳参差,淡雅质朴。腹部以百宝嵌工艺嵌饰三组人物图案:第一组“钟离权点化吕洞宾”,只见纯阳子吕洞宾腰挂葫芦,手挽笠帽,以手作印,钟离权袒腹露胸,蜷一足坐于椅上,笑指心口,两人仿佛正谈玄论道,如入无我之境;第二组为“高山流水遇知音”,一士人穿戴唐巾长袍,腰间佩玉,正苦读诗书,一长须髯老者,仙风道骨,怀抱一古琴姗姗而来,一叙知音之谊。第三组为“二乔对语”,二美人高髻开脸,头戴珠花凤翘,身着绮罗,执扇对语,立者垂手执纨扇,笑语盈盈,而坐者手捉一柄折扇,侧身凝眸,若有所思,音容神态,惟妙惟肖,若有暗香。人物虽多,但典故各异,风姿不同;而其工艺极尽精湛,人物衣着、头饰、配带精心搭配以各色象牙、海螺、硬木、玉石、宝石镶嵌而成,色泽历久弥鲜,美轮美奂。
文人的参与更使笔筒雕琢对艺术性的推崇。自古梅花与文人风骨相契,文人绘之咏之爱之赏之,只为其散出冷峻高逸之风,高标于俗世闹市之中,象征世间不常有之傲骨。Lot 4165“清早期 汪士慎款梅花图紫檀大笔筒”筒身以刀代笔,将汪士慎老梅几株镌刻而成;虽无笔墨点染皴擦,却深得风骨、精神,花瓣层次错落,花枝舒展曲折浑若天成。也映射出汪氏晚年与梅花“相对成良晤,同清亦可怜”之心境。笔筒以紫檀为材,选料巨大,形制规整,加“汪梅”于上,无异于锦上添花,弥足珍贵。内壁打磨光润。外壁刻梅花铁干虬枝,凌寒怒放。一侧有“溪东外史士稹写”行书题款。摹刻精良,充满人文意趣,为名家手笔。
古玉兰花清新高洁,故文人常用以自勉。Lot 4135“清早期 紫檀花瓣形大笔筒”筒壁制成玉兰花瓣状,花蒂作底,口沿外翻呈卷瓣状。整个笔筒似一朵盛开玉兰花,婀娜多姿,似散芬菲。自曾为收藏大家童晏方之旧藏,品相完美,作工简练,器体规整。
将诗情、画意转化到竹雕之上的艺术,亦是令人心怡。比如李白醉酒即为康熙朝流行图样,于书画、瓷器诸艺术品类上皆可见到。Lot 4193“清早期 竹雕太白醉酒”此器刻工浑厚圆润,刀法有力,葆浆沉厚温润,表现出浓郁的历史感。太白朵颐丰颡,身披长袍,腰扎宽带,右手支卧,左手按酒壶,意犹未尽,醉眼朦胧地斜卧于花石上,一副舒适颐然姿态。以圆雕技法制成,雕琢洗练逼真,比例匀称,衣纹线条流畅,心拟刀随,巧思独运,形妙神全,生动地呈现出太白超凡脱俗的性情与心境,秒若天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编辑:陈荷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