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艺术品私人洽购之趋
0条评论 2013-05-15 11:35:20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皮皮

佳士得亦举办不少展览推动私人洽购业务

佳士得亦举办不少展览推动私人洽购业务

导语:私人洽购业务目前作为独立拍卖以外的艺术品交易形式,其作用是拓宽了艺术品市场的交易面。虽然,国际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业务由来已久,成绩斐然,但中国内地尚处于起步阶段。不过,随着去年保利该项创新业务的逐渐展开,未来也许会有更多的拍卖企业将拓展私下洽购业务。那么,私洽之优势何在?它的出现对既有的艺术品拍卖市场所产生的影响如何?能否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未来趋势?本期《艺术银行》将在栏目中逐一呈现。

所谓“私洽”

究竟何为拍卖行业的私人洽购?对于它的定义,概括来讲,一般特指拍卖行以举办展览、私下交易等方式,吸引卖家和藏家参与交易的业务。如有买家对展品感兴趣,可以通过私下协商的方式购买,而无须通过拍卖场公开竞价。私人洽购有些类似画廊或私人经纪商,帮助买家与卖家通过协商确定价格,交易过程与结果一般也不会公开。与公开拍卖相比,这是一种更原始、更基本的交易形式。

私人洽购的目的在于解决每年春秋两季拍卖时间跨度大、交易周期长,容易造成资金和藏品积压,不利于快速流通和回笼资金的问题,同时也有利于解决粗放式的拍卖活动无法照顾到的客户个性需求、降低成本以及隐私保护等实际问题。可提供更加细化的资源配置和建议,给一些特殊的客户提供量身定做的服务。

因此,无论是对于拍卖企业,或是对于买家来说,私人洽购都有着许多优势。正如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法律咨询与理论研究委员会委员季涛所言:“私人洽购可以在了解客户收藏目标、时间和方式的基础上为客户搜罗他们心仪的艺术品,为新藏家们提供适合他们的收藏机会。对于拍卖企业来说,私人洽购在市场相对冷清的情况下进行非公开交易,可以节约拍卖成本,充分利用客户资源;对于买家来说,私人洽购的好处在于价格不会炒高,相关手续费也会比拍卖佣金低一些。”

国际“私洽”业务飙升

去年,保利推出的私洽业务引起了拍卖业与收藏界的关注和热议。其实对于拍卖业而言,这项业务并非什么新的经营模式,而是国际拍卖业的一项常规业务,发展历史已久,早已在业务流程上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比如苏富比、佳士得此项业务都做得非常成功,据说,佳士得创始人詹姆士•佳士得就是擅长私人洽购业务的高手。此外,国外很多拍卖公司都设有专门负责私人洽购业务的部门,在拍卖公司内部设有专供私人洽购的谈判室。

2010年11月11日,英国伦敦郊外一家小拍卖公司班布里奇举办的一场拍卖会上,一件估价80万至120万英镑的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以5160万英镑(含佣金,约合人民币5.5亿元)成交,创下天价纪录,据传买家为中国人,轰动一时,但最后随着买家迟迟未付款而引发了一系列争议。就在争议慢慢平息之后,今年1月中旬,英国有消息称,这件清乾隆粉彩镂空瓷瓶再次粉墨登场。不过,相比于2年多前的“闹剧”,它再次引起关注的原因,却是因为私人洽购。该瓷瓶近日在英国邦翰斯拍卖行最终以2000万至2500万英镑之间的价格完成私人洽购,买家为亚洲人,目前该瓷瓶已经从英国出境。

不单此天价瓷瓶,从近两年来不太景气的艺术品市场行情来看,国际拍卖行的私人洽购业务成为天价拍品的后备盾。2011年,被视为收藏品市场风向标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一直被香港苏富比视为瞩目拍品的乾隆御制珐琅彩“古月轩”题诗“锦鸡花石图”胆瓶,在当晚的拍卖会现场估价高达1.78亿港元,被拍品提供方以1.7亿港元购回。拍卖会结束之后,峰回路转,以私人洽购的方式以2亿港元成交,符合其拍卖前的估价。另外一件被寄予厚望的瓷器明成化青花“瓜藤纹”官盌也在私下以9000万港元卖出。

佳士得的私洽业务同样由来已久,其官网设有专门的私人洽购版块。2007年,佳士得收购了伦敦的鹿腿画廊(Haunch of Venison Gallery),紧接着在纽约洛克菲勒中心开设了其分部。鹿腿画廊搬迁到英国切尔西的西21街后,拍卖行将其伦敦的原址改建成一个私下销售的中转站,偶尔举办公开展览。除了展览,两大拍行都渗透到大宗的私下交易买卖中。2007年,美国费城杰斐逊大学的杰斐逊医学院将拥有了125年的托马斯•埃金斯(Thomas Eakins)的《格罗斯诊所》(Gross Clinic)出手,最终通过佳士得以6800万美元转让给了费城美术馆和宾夕法尼亚美术学院,二者获得了共同所有权。苏富比在2011年9月也促成了尼古拉斯•普桑(Nicolas Poussin)绘画作品《就职圣礼》(Sacrament of Ordination)的转手,成交价是2430万美元,上家是英国的贝沃尔地产,下家是美国得克萨斯州沃思堡的金贝尔美术馆。

从相关数据来看,2010年,苏富比与佳士得两大拍行总共100亿美元的销售额中,有10%都来源于私下交易。其中,苏富比私下交易成交额为4.484亿美元,佳士得则达到5.724亿美元。2011年,佳士得总成交额的57亿美元当中,私人洽购交易方面占到了8.1亿美元。而真正飙升是在2011年之后,2012年上半年,佳士得拍卖行私人洽购收入6.65亿美元,比上一年同期上涨了53%,其中私人洽购占总成交额的近23%;苏富比2012年上半年财务业绩显示,私人洽购交易总额共计5.13亿美元,佣金收入4150万美元。两家拍卖行私人洽购业务均占总营业额18%以上。可见,两大国际拍卖行近几年的私洽业务在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反而逆势上扬。

不难看出,私人洽购的交易方式更多用于顶级艺术品,而对于普通价位的艺术品,拍卖公司做这方面的工作显然性价比不高。由于私人洽购的灵活性,也更能满足有资金周转或其他需要的卖家,这种情况在金融危机时出现最多。另外,对于买家来讲,私人洽购无疑是更好的服务,因为其可以在任何时间比较方便地购买到心仪的珍贵艺术品或珠宝。

近年来私人洽购业务出现了快速发展,苏富比就在取消东南亚拍卖业务的同时保留了其私洽部门,事实上,作为拍卖行的组成部分,私洽部门越来越重要。艺术市场研究者西沐认为:“私下洽购的兴起,是拍卖业在跨界的道路上终于迈出的另一只脚,在拍卖行、画廊及博览会间来回走动,并且频率越来越快,幅度越来越大。”

中国“私洽”渐入佳境是否为时尚早

国际拍卖行开展的私人洽购业务可谓是如火如荼。但这种方式在中国大陆和台湾等地只进行展览和媒体推广,并未有实质性进展,原因是大陆艺术品交易方面的相关条款及税收的繁琐。而在香港地区则不存在税收问题,内地拍卖行因为中国《拍卖法》相关条款的限制,未有公开化的私人洽购的例子。这主要源于人们的几个误解,很多人认为《拍卖法》禁止开展私人洽购业务,其实《拍卖法》作为调整经营性拍卖活动的法律,与私人洽购业务无关,《拍卖法》69个条文中,没有一个条文明令禁止拍卖公司开展私人洽购业务。其次,一谈到私人洽购业务,人们马上就联想到艺术品拍卖,但其实私人洽购业务并非艺术品的“专利”,无论是艺术品还是其他资产,都可以开展私人洽购。

去年8月,保利拍卖宣布成立保利贵宾部,专营私洽业务。保利拍卖贵宾部负责人李思莫对外表示,尽管保利拍卖是保利贵宾部的合作方之一,但由于保利贵宾部包括私人洽购、展览、展示在内的业务都不属于拍卖公司的业务范畴,加上国家在政策上给予了一定的便利条件和优惠待遇,因此保利贵宾部的成立并未违反任何相关法律规定。

同时,拍卖并非艺术市场的全部,每一次拍卖展示出来的作品都是有限的,到场的买家也是有限的。如果哪个买家因故没能在拍卖当期赶到预展现场,就会失去获得藏品的机会。但是有了私洽,这个机会永远都在。此外,私洽业务有着非常强的衍生性,例如,因为一颗钻石去找到一个钻石批发商,促成交易之后对方可能希望再做一个专场,随即又碰撞出很多跟奢侈品有关的市场需求。当然,相比拍卖,私洽的优势还在于降低了“成本”,以及拍卖行积累的买卖双方的资源优势。

虽然私人洽购在内地市场尚属尝试阶段,但随着保利贵宾部填补私洽方面的空白,以及3月1日正式实行的新《拍卖监督管理办法》,删去了“不经拍卖竞价程序处分拍卖标的”的限令,业界认为,这实则鼓励了拍卖行的场外买卖行为,“私下洽购”可能成为市场的下一个重要交易模式。也有专家表示:如果进行私人交易,拍卖公司将同时承担画廊的角色,而其优势也是一些国内画廊所不具备的,势必瓜分一级市场的份额。这也充分表明我国艺术品市场竞争在升级,并出现了跨界竞争的趋势。总之,私洽能否顺利在拍卖行“大展拳脚”虽尚不能明确,但私洽业务势必越发受到重视。

编辑:李洪雷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