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三只小松鼠》
68x68cm
中华传统文化绵绵流长,深远且厚重。无论是文学、史学、美术、音乐、戏曲、曲艺等各个领域都有卓有见识而超纵前行者。他们的作品中显现出来的客观、清醒、超然和尖锐,彰显出这些人多年来安心坐冷板凳,静心作学问的心态和成就。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人心浮躁的现实中,他们不图一时之利,不贪一现之功,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突显出了躬身实干的文化人的身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清华大学美院教授李燕先生便是其中的一位。
美术史上的记载不乏绘画世家,有人也曾戏称李苦禅与李燕父子俩为当代的“大小李将军”(即大唐的李昭道与李思训父子)对此,李燕坚辞不纳,是有其道理的,其实这和能不能称为“大师”或“巨匠”是一样的,不一定在本人健在的时候就可以任意定夺,时间和空间才是对每一个人最严峻的考验。齐白石先生生前的经历与现在的评论定位就相差甚远,更何况有当时名噪一时而被大浪淘沙沉于江底者,更堪发人深省。
时至今日,李燕先生的作品,无论在拍卖会场,还是在私下交流中,价格并不奇高且基本保持一致,这在当下像他这个年龄或比他更年青的著名画家中可能是仅有的。对此,他的心态非常平和,丝毫不急于与同行相比,为什么?经过我们深入交流得出如下的印象:
其一,在他心里始终没有把艺术创作与市场价位混淆,他坚信如果为了迎合市场是出不来好作品的。
其二,他对自己的基本功和绘画创作充满了信心,相信真正优秀的作品是要凭借功底和创作目的、理念、经验等诸多方面综合而完成的。
其三,他继承了苦禅老人的衣钵,坚守着文人的底线。他坚持读书,博览文史哲,特别是对《易经》的研究。在苦禅先生收集的书籍和新出土的文物中,不断地研修,以至结合现代科学,形成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和著述。特别是他创作的历史上第一部《易经画传》在行文、注释与绘画,腹稿一出便直接完成于宣纸之上,这在当下的画界可能也是难有与之比肩者。
李燕先生在家学与科班的双重磨练下,打下了非常深厚的基本功,这使他的创作游刃有余,他的作品泛及传统人物、动物、花鸟、山水。青少年时的李燕在中央美术学院打下的素描、速写和色彩的基础,使他在人物、动物画的造型和色彩运用方面显示了多方吸纳的能力和追求,比如在人物创作方面的代表作品《黄帝造像》、《补天之余》、《湘君湘夫人》、《儒林外史之范进中举》等等,在这些作品中他的线描功底和色彩的使用突破了工笔重彩与印象派色彩的界限,既有传统道释壁画的气魄,又适合现代人的审美取向。更杜绝了画界常见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千幅一法的现象和形式主义地生造所谓的风格。更对当代所谓的“现代派”“艺术”保持清醒的见解。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