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以时间为序 王兴伟个人回顾展览亮相UCCA
0条评论 2013-05-20 11:53:06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朱国良

艺术家王兴伟在开幕式

艺术家王兴伟在开幕式上讲话

2013年5月18日,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UCCA)举办艺术家王兴伟个人回顾展览“王兴伟”,展览开幕式于下午4点举行。本次展览由UCCA馆长田霏宇策划,呈现了王兴伟自1993年至今二十年间创作的大量杰出绘画作品。展览覆盖了整个UCCA大展厅,是此空间第一次用于呈现纯绘画的个人回顾展。同时,这也是王兴伟的第一次美术馆规模的大型个展。

王兴伟,1969出生于辽宁省沈阳市,1988-1990就读于沈阳大学师范学院美术系,1990-1991任教于沈阳市四十七中学,1993-2002为自由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辽宁省海城市。现为独立艺术家,生活和工作于北京。

王兴伟的作品被众多重要藏家和艺术机构所收藏,包括乌里•希克、尤伦斯夫妇、葛兹收藏、莱昂纳尔••荣格、Cristiane Leister、乔志兵、民生现代美术馆、鲁贝尔家族收藏等。曾参加的重要展览有里昂双年展(1997)、广州三年展(2002)、上海双年展(2006),“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历程 绘画篇(1979-2009)”,民生现代美术馆(2010);“事物状态——中比当代艺术交流展”,布鲁塞尔/北京,中国国家艺术博物馆(2010),由范迪安、艾未未、吕克•杜曼斯和菲利普•皮洛特策展;以及个展“王兴伟——大划船”,麦勒画廊(2007)等。

“我想把画家当成是一个送信的人,他不应该对信的内容过分好奇。”

自九十年代初,王兴伟开始在他的绘画中将对西方当代风格的引用和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传统结合起来,并用中国当代艺术的文化语境中反复出现的图示组成看似无限微妙变化的画面。他的作品以复杂多变的情感和狡黠而闻名,自由挪用不同传统中的内容和风格,用它们塑造极富创意和戏剧性的场景—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也是一种“现成品”的创作方式。王兴伟拼凑或延续了一些现有的视觉语言,但打破其原有结构,在创作中保持着与个人历史的对话,用在学院中被训练而成的技巧来审问其自身逻辑。因此,就有了王兴伟创作中的关键线索之一,即过去的那种类似于宣传画的图像模式是否还有可能产生新的意义。
在他风格成熟后的二十余年来,王兴伟创造了一个属于他自己的艺术宇宙,图像的碰撞、重复和延续以一系列丰富灵活的方式被不断阐释。

“绘画如何创造意义?”

和同时代的其他中国画家一样,王兴伟继承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大传统。他不仅掌握了这种绘画模式的语法和词汇,更对自己所继承的视觉语言始终保持反思的警觉,在使用过程中不断翻新。过去二十年来,王兴伟通过他机智而古怪的感知力,创作了大量内容丰富的作品,巧妙地连接起了西方指涉对象、革命传统和当下的文化语境。在他整个职业生涯里,王兴伟不断追问一个问题:绘画如何创造意义?从早期对艺术史中图像和构图的使用,到在绘画物质层面上的一系列实验,再到近期创作中若干反复出现的主题和原型之间看似天马行空的联系,王兴伟探讨了自我形成、社会关系、知识、爱等宏大理念。他的引用从不间断而且无所不包,不光场景和人物,就连风格与传统也是他挪用的对象。这种借用的行为总是伴随着微妙的重复和变化,而且始终表现出一种敏锐的幽默感。

打破常规,展览线索独具新意

本次展览的组织线索不是主题或时间顺序,而是画家(或观众)与描绘对象(或观看对象)之间的关系。74件作品被分成三大类:背面图、侧面图和正面图。展览三个单元的小标题同样非常简单:背面、侧面和正面。在每个大单元下还有更小的作品群,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在从数月到数年不等的时间段内,某个具体的主题如何变化发展——或某个具体对象如何反复出现。由于指涉众多,要全面阐释王兴伟的作品几乎不可能。从他的绘画上,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后经典时刻,在这样的时刻里,创作原材料的出处变得越来越隐晦和平常。基本没人能把这些引用来源一一找出来,要理解或欣赏他的绘画也无需完整的注释。在王兴伟的世界里,绘画的基本原则受到了彻底质疑,经过重新调整对我们当下的处境做出了回应。他的作品最终暗示,即便在一个更大的意义和信仰结构变得暧昧不明的时代或语境下,造型和叙事的愉悦依然可能。

背面:我是一个画家,我没把画家和艺术家看为完全一样

背面图是展览的第一部分,通过开场的几组作品揭示了王兴伟实践中的几个基本倾向。《可怜的老汉弥尔顿》(1996)和《无题(浇花)》(2003)都将焦点对准画面中央穿紫色西装的男人。在1996年的作品里,这个男人正在责备一个看起来好像打碎了杜尚名作《大玻璃》的小孩;在2003年的版本中,他正在往一个脑袋变成花盆形状的妇女头上浇水。在第一部分中,还包含了艺术家王兴伟近期的一些作品。

侧面:我要放弃对绘画的追求,让我的作品传递意义和观念

侧面图是展览的第二部分,同时也是展览中含量最大的一组作品,覆盖的风格和主题也最广泛。其中的作品有对媚俗画家托马斯•金凯德作品的挪用、有从奇特角度描绘艺术家家乡附近的技术学校等。这种对风景的兴趣在其他犯罪现场照片(《无题(郊游)》)以及电影剧照(《黄油——漆黑的夜》、《姐夫再忙,也没忘记你……》)为原型的作品中展开。贯穿这些作品的不仅是王兴伟在技术和构图层面上的实验,还包括对绘画物质基础的探索。艺术家王兴伟在非常规的底材上作画,有时甚至不惜破坏画面的物理完整性。

正面:我希望观者能从画面上去自己感受,然后忘了问我为什么去画

正面图是展览的第三部分,它是针对肖像这一类型的研究,相比前面两个单元更为统一。老太太的形象来自中央美院正门附近一家考前班的广告册子,这已经成为王兴伟目前为止发展的最为完整的系列,呈现出独特的、非线性的排列。这一形象最初是某美院入学考试某优秀学生在“长者智慧”命题下的创作,但比起追究这一形象的真正出处,艺术家王兴伟从偶然发现的图像里获得长期的灵感也许更加重要。此外,两幅《吴涛之死》是对同辈艺术家吴涛2001年自杀行为的反思。同样,《画王音》则是王兴伟借用好友王音的绘画风格完成的王音肖像。

此次的展览与在草场地的麦勒画廊和01100001画廊联合举办的王兴伟《草图》展同期开幕,在展览内容上互为补充,为观众全方位的展示了艺术家王兴伟从艺术创作到作品呈现的全过程,成为观众更加全面深入和准确认识和欣赏王兴伟作品的难得机会。

据悉,本次展览将持续至8月18日。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