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善化寺
由中国壁画学会、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家协会壁画艺术委员会、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承办的《另眼识家珍》——山西省百处古代壁画遗址掇英展暨武普敖先生山西古代壁画摄影展于2013年5月19日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
本届展览由新中国第一代著名美术家、中国当代美术教育奠基人之一、功勋卓著的人民艺术家、中国壁画艺术学会名誉会长、获得中国美术奖和终身成就奖的侯一民先生担任总策划和展览总设计,图片拍摄全部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艺术摄影学会会员、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会士、中国百姓摄影协会常务理事长、山西省企业摄影协会常务副主席武普敖先生完成。
武普敖先生1959年出生于山西晋南的一个小村庄,18岁从军入伍,在军队大熔炉里历炼21年,养成了坚忍不拔、认准目标不实现誓不罢休的个性,并酷爱艺术,在部队当战士时就爱上摄影,转业后不断升级。他牺牲与家人团聚的时间利用节假日和业余时间多次往返于北京和外地的很多拍摄点,几乎将自己的转业费、工资和奖金全部用于摄影消费。由于他肯吃大苦,耐大劳,在全国和地方各类摄影专业、艺术类和地理类杂志、报刊和期刊上先后发表摄影作品400多幅,在全国和地方各类摄影比赛中获奖150多次,在摄影界被称为“获奖专业户”。
武普敖先生在摄影上既是专家,也是“杂家”。所谓“专”,是指他对于摄影肯下功夫,刻苦学习,深入钻研,在技术水平上专长。所谓“杂”,是指他拍摄的题材广泛,风光、民俗、人物、花卉、动物、静物、各类艺术作品翻拍等等,虽说拍的很“杂”,但每幅作品都拍的精而专。因此,可以说武普敖先生是在摄影艺术上杂家和专家的美好统一。
不仅如此,武普敖先生注意保持与各类艺术名家的接触与交流,向他们拜师学艺,逐渐将摄影、绘画、书法、雕刻、壁画等艺术门类相融合,形成自己独特的兴趣爱好和特长趋向,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素养、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水平。他擅长利用摄影专长表现其他门类的艺术,不仅最大限度地再现其它相关艺术形式的创作本意,还注意用镜头和光影丰富和扩展其它艺术形式的形象思维和艺术内涵,通过在其它艺术作品上展现摄影的魅力使其艺术性更臻完美。为此,武普敖先生受到国内一流书画名家的青睐和厚爱,曾先后受邀担任国内数十位书画名流的作品摄影师,并在艺术合作的道路上日渐远走!这对他拍摄山西古代壁画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使侯一民大师的伯乐精神再次得到弘扬。
武普敖先生自幼生活在山西,是三晋大地和父老乡亲养育了他,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山西这个全国著名的、丰富的地上文物资源和艺术熏陶了他,他酷爱这片饱含艺术的热土,立志用自己的勤劳、汗水和艺术特长来保护她、表现她、报答她、赞美她。三十年来,他正确处理工作与艺术创作的关系,在妥善安排好工作后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和节假日,夜以继日、刻苦努力地开展创作。他在认真细致进行分析调研的基础上,动员摄影团体和社会力量,取得政府和相关机构的支持,如同考古和地质勘探队员一样,把脚印留在天上和地上,留在空中和山中,留在河流的堤岸,留在神秘和深邃的洞穴,留在三晋大地的边边角角。他深入山西境内多达200多个寺观、古庙和村落,以一种无畏和顽强的精神挖掘、展现九个朝代古代壁画的藏匿之地和博大精深的壁画艺术魅力,他用现代技术和土法上马相结合的方法拍摄了近万幅大画幅胶片,囊括了山西境内几乎现存的全部古代壁画遗址。本次展出的只是其中的300多幅。
在拍摄这些古代壁画的过程中,武普敖先生付出了巨大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甚至还经历了因病痛导致的生命危险。他在摄影圈和协会里,有著名的绰号叫“拼命武郞”。这个绰号缘于一次黄河壶口瀑布拍摄中,他冒着零下20多度严寒,站在壶口下游一侧河道中央上方由冰瀑形成的冰桥上,支起了三脚架。在他的脚底下,是咆哮的湍流和悬崖深壑,一旦滑落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影友们看着他调焦距、摁快门、换胶片,有条不紊、从容不迫地进行拍摄,个个惊愕得目瞪口呆,都似乎听到了他脚下吱吱嘎嘎的冰裂声。尽管多位影友极力劝解,他还是冒死完成了拍摄。在山西古代壁画拍摄过程中,他的这种拼命精神又一次得到自我发扬。历时三十年的拍摄中,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困苦,经常在连续行车后又连续拍摄,顾不得休息,顾不得吃喝,顾不得对自己重度糖尿病的服药和治疗,因而经历了一次因病痛导致的生命危险。而每当他到达拍摄地,看到那些栩栩如生却已开裂或即将倒塌和消失的壁画文物时,一种强烈的保护责任便油然而生,他便抱着抢救文物、传承华夏文明的坚定信念急切地投入创作,不顾一切地开始拍摄。在拍摄灵丘县觉山寺舍利塔壁画时,他忘记长途行车的劳累和饥饿,到达现场后便爬上30多米高的舍利塔进行拍摄,一拍就是4个小时,由于饥饿而导致的低血糖影响了正常的身体机能,他只觉得全身无力,眼前昏花,金星直冒,天旋地转,大家赶紧给他补充能量。至今想起来,心里还有些后怕。
本次办展的主旨是“从绘画再赏传统,从保护关注当今”。摄影家武普敖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这一精神,用他的摄影作品唤起更多人参与保护传统文化和弘扬当代文明。正是基于保护和发扬光大华夏传统文化和当代文明,本次展览受到多方的广泛关注,开幕式非常成功,现场气氛热烈。主持人、致辞人以及参会人中,除艺术界人士以外,还有全国和地方政府机构、社会团体、军队和企事业等单位;除受邀前来的社会名流,还有自发前来的社会大众。仅开幕式当天,参展人数已逾千人,足以体现展览的影响力量。
本次展览延续至5月25日。
编辑:文凌佳
如需使用请拨打合作电话:010-5137400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