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信任问题,今年包括匡时在内的各大拍卖行还要试图突破宏观市场的瓶颈。去年受全球艺术品资源紧张和价格跳水的影响,中国高端艺术品成交额骤跌24%,“2011年春天后市场一直处在调整阶段,今年春拍也仍在调整过程中”,李雪松说。而匡时的年成交额下降了一半,“所以今年海外藏家比往年谨慎了不少,认为现在不是卖东西的最好时候”,董国强和同行一样都陷入了被动。
此外,进口税收的成本依然很高。艺术品被列为进口商品的第21类, 与奢侈品列为一类。2012年,部分画作原作进口税降至6%,然而若加上17%的增值税和12%的消费税(并非所有艺术品都需缴纳)等其他税费,回流艺术品的综合税率通常都超过了30%。
目前国内拍卖行和海关就这一政策处在僵持阶段,为了吸引更多回流艺术品,各拍卖行陆续将到香港举办拍卖会作为过渡时期的最佳方案。“去年秋天开始,保利在香港拍卖海外收来的藏品,而且我们在纽约、旧金山和洛杉矶的三个办事处是没有签约权力的,而是尽量让客人回国带回来给我们”,李雪松说。匡时也将最快于今年秋季加入香港拍卖市场。
同时,差旅、场地租赁和印刷等费用持续上升。匡时去年此类成本是8000万元,前年是6000万元。鉴于今年的趋势,董国强说今年想把成本控制在6000万元。由此征集门槛也不能放低,因为每件藏品都要印图录、做展览,所以一万美元以下的藏品匡时一般不收。
但在激烈的竞争下,海外扩张还是要继续。“根据香港春拍和嘉德春拍情况看,今年应该比2012好。即使总成交额没有上涨,行业内人士还是能看到好东西的价值”,李雪松说,保利春拍中最大的亮点是底价8000万的明代丝绸之路大地图,唐寅《松崖别业图卷图》和“小万柳堂”所藏扇面。
激烈的竞争使得每家公司都不得不在前一轮拍卖行结束就马不停蹄地开始下一轮征集。过去两年内,匡时已将海外征集点扩散到了美国的纽约、旧金山、洛杉矶、芝加哥,以及新加坡、东京、巴黎和伦敦。
逐年增加的海外客户中大多数是多次合作的收藏家,其中有不少是像蔡氏曾孙这样的名家后代。事实上,过去令董志强欣喜的宝贝中多数来自海外,其中就包括多幅石涛、八大山人、齐白石、张大千、吴昌硕等近现代名家的书画作品。
“海外老一代人的心态是,如果我把这个留给孩子,他可能当垃圾就处理了,那不如把它拿回国内拍卖,卖给真正喜欢它的人。所以他们并不一定要卖的最贵才满意”,董国强说。
【编辑:田茜】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