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理性的泡沫
0条评论 2013-06-17 08:50:5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颖浩 谢梦

近期,在国内各大拍卖会上,艺术品市场拍卖价不断攀升,各类资本不断介入。艺术品市场的火爆现象引发争论:中国艺术品市场是否泡沫不断吹大,甚至有可能一朝破碎?为此,记者采访了国内外专家梅建平和郭浩满。

人物介绍

梅建平:普林斯顿大学经济学博士、长江商学院金融学教授。

梅建平和他的同事摩西教授共同创建了梅摩艺术品指数,用以反映艺术品的市场走势。其通过跟踪同一件艺术品的重复交易记录并由此构建科学的艺术品价格指数体系。

梅摩艺术品指数目前已被著名投资银行摩根士丹利定为世界十大资产指数之一,使用者包括安联保险、摩根士丹利、美林、UBS、花旗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金融机构。日前,本报记者在纽约探访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过程中专访了梅建平教授。

记者:您说过艺术品和股市一样,也需要有指数来参照。您的梅摩指数被西方各大投行采用,来评估西方当代艺术。那么这个指数放在中国艺术品上是否同样适用?中国艺术市场还处于鱼龙混杂的状态,确立评估指数和体系会给中国艺术品市场带来哪些改变?

梅建平:根据我们对西方艺术品市场的研究推论,如果中国经济能够保持平稳高速成长,那么中国的艺术品市场至少在未来二十年的前景是非常可观的。

现在中国的艺术品市场存在三个比较严重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也让梅摩指数应用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设置了障碍。首先是“拍假”现象比较严重,在艺术品市场流通的假货太多;其次是存在很多“假拍”,也就是有很多行话上所说的“托”参与竞拍;此外,在艺术品是真的,也没有“托”的情况下,买家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支付。这三种情况都是导致统计数据失真的主要原因。

我们试图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在当代艺术品板块做了有益的尝试。由于当代艺术家都还在世,所以相对来说在当代艺术品板块“拍假”的现象不是太严重;至于“假拍”的问题,我和摩西教授引用了我在2005年发表的关于美国股市坐庄问题的研究成果,这份研究发现“假拍”和“坐庄”属于同一类问题,然后我们使用研究出来的一些新的理论和技术对“假拍”的数据进行了一些处理,算是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但是目前我们还没有解决第三个问题,就是“拍真”、“真拍”后却“不支付”而形成的数据还没有研究出有效的处理办法。这需要与中国的拍卖行进行一些协作才能最终解决。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