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品市场是理性的泡沫
0条评论 2013-06-17 08:50:56 来源:南方日报 作者:李颖浩 谢梦

解决了前面两个问题之后,我们在2011年尝试把中国当代油画的指数统计并发布出来。这个指数应该属于相对保守的指数,因为我们把一些价格虚高的交易全都剔除了,但即便如此,这个指数一经公布,还是非常令人震撼。因为过去十年中,中国股市相当不景气,每年的投资收益不到1%,而中国当代油画市场交易额平均每年上涨了17%到18%左右,这是一个非常高的增长速度。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这中间可能存在泡沫,后来我认为这个观点也不完全对。我认为中国的艺术品市场的成长主要有三个驱动因素。第一,受广义货币供给量(M2)影响,主要是流动性过剩。从2001到2010年,中国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长速度大概也是每年18%左右;第二,由于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过去十年(2001年到2010年)中国的贫富差距变得越来越畸形。而艺术品市场的行情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贫富差距在社会稳定的前提下,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速度至少在短期内和贫富差距成正比,即财富的分布越不均匀,艺术品市场越繁荣;第三个因素主要和实际利率有关,中国的实际利率在前几年一直是负的,也就是名义利率低于通货膨胀率。而实际利率越低,艺术品的持有成本就越低,换句话说,由于艺术品具有抗通胀的属性,所以当通胀率很高的情况下,艺术品市场也会火爆。

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上的泡沫是一种理性的泡沫,之所以称其为“理性的泡沫”,是因为你能用经济学的理论来解释它。其中虽然有一定的投机成分,但在相当程度上这反映了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比较高、广义货币供给量增长速度比较快、贫富差距扩大、实际利率偏低和通胀率比较高的现实。

记者:您也关注中国原创性的金融创新比如2011年起,全国各地出现的文化产权交易所。您提到文化金融处于初级阶段,我们要少苛求、多爱护。文交所是中国特有的一种艺术品交易机构,那么未来成长下,您认为作为金融创新的一种形式,它会承载哪些更多的功能?

梅建平:我对文交所与艺术品金融的发展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

我对文交所与艺术品金融的发展采取乐观其成的态度。希望它能弥补中国金融发展的一些不足,当然它不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但是有总比没有好。

文交所也与文化密切相关,而文化又是中国改革三十年来发展比较滞后的部分。由于政府过度管制等原因,中国的文化发展程度一直滞后于经济发展。而由于金融的发展要求政府的管理要更加规范,包括要给这个行业的发展更多的新的空间和自由,也就给了文化更多的自由。因此我希望能通过文交所的发展等金融手段促进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但是也要说明,由于在中国产权不是很清晰,法制发展也很不健全,因此这个行业的发展也面临着先天不足的困境,但也不能因为先天有很多的不足就放弃它。我认为我们应该为这个行业预先设置一些门槛,倾向保护中小投资者。在这样的前提下,对于一些有财力且愿意冒这个风险的人,政府应该少管一点。因为政府越是管制,市场的风险往往越大。其中的原因在于政府的管理往往给投资者一种误导,认为政府管了以后风险就得到了控制,但实际上中国政府并不具备对这个市场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和技术。

所以“早期放任自流,但是设置一定的进入门槛”是目前一种比较好的妥协办法。比如文交所可以暂时不让个人资产在一百万以下的人参与,等市场发展成熟以后再给他们进入的可能。而那些资产满足条件的人一方面由于资产的规模较大,对金融市场的风险相对较有抗跌能力,另一方面,他们拥有相对多的资源来了解和认识这个市场。因而这部分人比较合适这个市场。

让合适的投资者来参与这个市场,政府用“看不见的手”来进行调节。我认为这在短期内会对这个市场的发展更有利。

记者:2013年春拍各大拍卖,从苏富比到嘉德到保利,总体形势都要比去年秋拍要好。您认为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对这个趋势您的理解和对未来的预判为何?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