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鉴定骗局闹剧频现
0条评论 2013-06-17 08:59:52 来源:今晚报 

2013年5月中旬,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北京中贸圣佳两家拍卖公司先后发出公告,要拍卖钱钟书书信手稿,遭到钱钟书遗孀杨绛反对后,两家公司陆续宣布撤拍。

这为近年来文物和艺术品拍卖市场乱象又添一新例。“20年时间,从零到现在的几百亿,市场发展迅猛势必带来很多问题,比如人才问题,对这个行业特性的认知问题等,都存在着缺陷。”文化部文化市场发展中心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北京华辰拍卖董事长兼总经理甘学军对记者说。

此外,近年来民间收藏热潮使得对于文物艺术品鉴定的需求暴涨,随之而来的鉴定骗局和乱象层出不穷。2011年3月,《北京商报》记者探访北京琉璃厂附近文物市场,报道称,北京琉璃厂东西两条街上,存在众多贴有“文物鉴定”字样的商铺,“只要肯出钱,即便你拿来的东西是新货,也有人能够把它包装出历史背景,即便你拿来的是块石头,也有人能‘指鹿为马’。事实上,这种明码标价的艺术品鉴定证书,在任何场合都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出于各种目的,仍有人愿意出钱做鉴定。这个市场非常火爆,而且水太深。”

骗局闹剧屡屡刷新“底线”

近年来曝光的文物鉴定骗局更是屡屡击穿舆论底线。

2011年9月5日,原华尔森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谢根荣继一审被判无期徒刑之后,接受二审。自此,“金缕玉衣”的惊天秘密被公众知晓。

金缕玉衣本是汉代规格最高的丧葬殓服,大致出现在西汉文景时期。商人谢根荣的“金缕玉衣”是他找来一堆玉片,请北京中博雅文物鉴定中心鉴定委员会主任牛福忠串成的。牛福忠又请来中国收藏家协会前秘书长王文祥、故宫博物院前副院长杨伯达、北京大学宝石鉴定中心前主任杨富绪、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前副主任委员史树青,5位专家在装“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看了看”,为这件“文物”估价24亿元。谢根荣用这一纸估价说明骗银行放出7亿元贷款。

另一场闹剧曝光于2012年初。汉代玉凳由北京中嘉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于2011年初拍出2.2亿元天价,成为当年拍卖市场的“最贵玉器”。汉代玉凳为汉代青黄玉龙凤纹化妆台之组件,曾被拍卖公司说成是一套“让今人看后叹为观止,具有极高的收藏和历史价值”的文物珍品。但一年之后,关于这套玉器到底是国宝还是赝品的争论突然爆发。2012年2月23日,邳州宝玉石行业协会会长汪如棉公开表示,这个所谓的“汉代玉凳”2010年产自邳州市,当初是作为高仿工艺品出售的,由向阳村几个小伙子忙活一年多,他们还几次请自己去做指导,提出造型、纹饰及图案的设计建议,最初以230万元的价格卖给了一个外地人。汪如棉说,“不知怎么回事,弄到今天竟成为一件价值连城的文物进行拍卖了”。

2012年,十位中央美院油画系首届研修班的学员联名发表关于“徐悲鸿油画造假”的公开信,针对2010年6月在北京九歌国际拍卖有限公司春拍中以7280万元成交的名为《人体蒋碧微女士》的“徐悲鸿油画”,信中指这幅画只是当年他们研修班的习作。

宋徽宗《千字文》被疑作假、唐大禧被拍卖画作系仿作等事件,一再将那些新高迭创的拍卖会变成了赝品闹剧。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