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墟之殇——应天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归来 亚洲艺术中心展览
再次见到著名当代艺术家应天齐是两年后,在亚洲艺术中心的展厅里,他正紧锣密鼓的布置“废墟之殇——应天齐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归来”展的展场,简单寒暄之后,艺术家继续忙碌在展厅里指挥着,坚定而纯粹的眼神里掩盖不住他对艺术的自信。
应天齐以“世纪遗痕”系列作品为主题受邀参加第13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于2012年8月29日至11月25日在威尼斯大运河畔“本博宫”举行。记者在“归来展”开幕的前一天采访了应天齐,我们将以关键词的形式叩开艺术之门,带您畅游应天齐以建筑作为载体的当代艺术之旅。
关键词一 力量
“作品中的力量是内敛的,不张扬,又是厚重的,它凝聚了人类历史长河里上百年甚至上千年的能量。”应天齐的作品中似乎蕴含着无限能量,传达给观者的就是无尽的“力量”,“力量”来源于作品本身所传达的信息,这种信息源于艺术家对生活和文化的积累,包括对社会现实的切入和了解。正像应天齐本人,他不张扬,只关注艺术本身的东西,有力量赋予的锋芒,却不外露。老子曾有言:“重为轻根,静为躁君。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艺术家崇尚老子对文化和人生的理解。
应天齐选择的题材都是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遗存,如作品《砖魂》就是清代的建筑材料——残留的破砖,压成粉末再重新塑造而成,作品不止是体量大,那是用清代建筑的遗存可以说是用几百年古建筑的“骨灰”制作而成,所以其传达出来的内涵极为丰富。旁边配有录像,完整地记录了应天齐亲自去拆迁地寻找被废弃了的古砖,运回深圳,用工业用轧路机压成砖粉,并复制成巨砖的过程,这是一个行为+装置的作品。在威尼斯做展览时,很多外国人对作品肃然起敬,甚至对着作品敬礼。
关键词二 当代性
“以西递村系列作品为例,传达的信息很当代。所以最后会以行为艺术‘卖地契’来告终。但我一开始是不自觉地将其作为‘当代艺术’来做的。”
批评家易英在一篇文章中说, “应天齐的当代艺术探索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1985年在安徽泾川县召开了一次全国油画工作会议,也被当时处于传统和保守的中国油画界戏称为“泾川起义”,这在中国当代油画史上的意义尤为重要,那是一场令人兴奋的会议,它就是“85新潮”的前奏。而应天齐恰恰是负责会议的文字工作,他见证了会议上的各种争论,对他个人的艺术影响也很深远,奠定了应天齐艺术探索不断开拓的基础。
应天齐说,会议中有个艺术家的观点对他影响很大,他说,“素描好比老虎口,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但得了虎子就要赶紧跑。否则就被老虎吃掉……”可见当时对文艺创作的讨论已回归到艺术本体。中国当代艺术每次变革的节点,应天齐都很关注,他的艺术进程也是随着中国美术的进程向前推进,生长,繁茂,否则艺术家作品也难以走到现在的面貌。西递版画的8年创作又被业内称为“8年抗战”,在此期间应天齐对西方的现当代艺术做了详细的研究,其实就是在做当代艺术的功课。
编辑:陈荷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