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0万元刷新唐伯虎扇画作品新纪录
0条评论 2013-06-20 10:19:13 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江浩

唐寅《江亭谈古图》

唐寅《江亭谈古图》

“近几年来,小小扇面拍出上百万元高价已不稀奇了。”在上月中旬举办的中国嘉德春拍中,最高估价为32万元的明末清初著名画家龚贤《溪山书屋图》扇面,最终以138万元成交,引得藏家们“大呼小叫”。仅仅半个月之后,在本月初举办的北京保利“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上,明代唐寅的一幅金笺扇面画作《江亭谈古图》竟以1150万元成交,刷新唐寅扇画作品的新纪录。

扇面微风助推行情

在本月艺术品拍卖中,北京保利“小万柳堂剧迹扇画夜场”是亮点之一,72件拍品百分百成交,总成交额高达9087万元。这也见证了扇面收藏、拍卖从配角转变为主角的过程。

来自清末民初著名藏家“小万柳堂”的72件明清金笺扇面精品,除了包括“明四家”沈周、文征明、唐寅、仇英4人的佳作,还有文嘉、陈道复、董其昌、陈继儒、王铎等诸人的书画扇面精品力作,且全部为金笺,品相完美。最终,唐寅的《江亭谈古图》以1150万元成交,而仇英的《孤舟垂纶扇面》以690万元紧跟其后。

“扇画是中国画最高难度的一种格式,它可以体现出艺术家的综合绘画才能,在方寸之间表现出构图能力、技法、风格、技术水平。”本市藏扇名家姜先生介绍,收藏界曾有“一手卷、二册页、三中堂、四条屏、五楹联、六扇面”之说,相当长时期内,扇面一直以配角的身份出现,而近几年,随着古代书画的受捧,明清扇面开始逐步走高。

材质越来越受关注

结合最近几年拍卖情况来看,扇面材料价值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逐渐成为了与扇骨价值旗鼓相当的成扇价值的衡量标准。天津收藏家协会副会长范声源介绍,八成以上的收藏性扇面都是由宣纸制作,其余的则多由牛皮纸、漆纸、仿古宣纸、丝绸、棉布制作。“扇面在成扇价值中占到了60%以上的比例。”

他举例说明,早在2007年春拍会上,以95.2万元成交的齐白石《松寿吉祥》刚好符合这个规律,这副扇面为齐白石晚年赋闲在家时所作,从材料的角度而言,该扇面所用纸张是高纯度桑蚕丝缎面合成纸张,特殊用材使得整个画面给人以清新凉爽之感,虽事隔60多年,依旧完好如初。

津门制扇大师刘宇介绍,未制作成扇的扇面一般会预留出边缘空白供人剪裁,收藏者只要手指沾水轻点宣纸空白处就可了解到宣纸的好坏,水分缓慢扩散至直径为1-2厘米范围内的宣纸为上品,不扩散或迅速扩散至大范围的宣纸均为下品。

收藏讲究传承出处

范声源表示,收藏扇面和收藏书画有异曲同工之妙,要看年代、名头、品相,再看是不是精品;成扇还要看扇骨的年代、材质以及上面的工艺。“扇面的收藏准则和书画一样,特别看重传承,出处清晰的、有著录的,价值肯定更高。”

姜先生提示,收藏扇面不要把它当做短期投资品,而应作为收藏品长线收藏。“要系统收藏,利用一个主题把藏品串起来,这样收藏的附加值就会更高,可以达到长线的收藏投资目的。”

编辑:江兵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