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优秀风景绘画:不一样的世界
0条评论 2013-06-20 09:38:51 来源:《艺树》杂志  作者:朱萃

《收获季节》

《收获季节》

回顾中国现当代绘画的发展和成就,追溯他们的起源,我们就不得不谈及欧洲艺术的影响。 相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写意”,欧洲绘画的“写实”被所有想汲取其它文明之精华而革新中国艺术之发展的画家们推崇备至。西方油画中的油彩薄厚层叠技法、严谨的人体解剖学、对光线在物体表面细腻多变的描绘、对万紫千红丰富色彩的调和等,都成为中国画家的学习对象。

而在欧洲艺术中,法国绘画扮演着中流砥柱、重中之重的角色。从17世纪“太阳王”路易十四的统治时期开始, 欧洲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从意大利的罗马转移到法国的巴黎。一代又一代的世界各地年轻艺术家慕名来到巴黎这座艺术之都,希望实现自己的艺术梦想。19世纪与20世纪的法国巴黎,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济济一堂。他们对艺术语言的讨论与创作,影响了整个欧洲绘画发展史。二战之前现当代西方绘画的重要流派,其根源地都在法国。许多跨时代的艺术大师如毕加索,凡·高等虽然不是法国人,可他们都是在巴黎学习并开创了独树一帜的艺术道路,他们的作品也因此打下了深深的法国烙印。法国19与20世纪绘画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20世纪初中国油画的萌芽时期,很多中国年轻艺术家也选择了赴法国留学深造。他们汲取了西方艺术之精华——既有吸收了法国学院派对绘画传统技能的讲究与精雕细琢的深厚功底者,又有学习了颠覆传统的印象派野兽派等现代绘画的革新精神和大胆技法者。他们对东西方绘画的融会贯通,改革了中国传统绘画,奠定了中国现代绘画的基础。 直到今天,许多在中国画坛占有一席之位的艺术家,都或多或少有过留学法国的经历。法国19于20 世界绘画对中国美术史的影响非常深远。

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和文化的开放,西方经典艺术作品也开始以多种形式进入中国。国内的观众,特别是艺术品收藏家,也渴望能对它们有着越来越成熟深刻的认识。这些因素,都让我们觉得很有必要向大家介绍优秀的西方艺术。介于篇幅所限,我们选取了八张法国优秀风景绘画作品。虽然这八件风景作品在欧洲艺术浩瀚大洋中是“沧海一粟”,在法国19与20世纪百花齐放的艺术花园里也只是其中几朵鲜花,可是见微知著,以小明大,让我们从这八幅优秀的作品开始,领略欣赏西方绘画的精典之美。

让我们先从本杰明·奈特的《春日》开始。奈特是一位风景画家,他的一生热衷于在欧洲各处旅游,并把沿途所见的美景当作自己的创作题材。他的作品在美国和德国相当受收藏家青睐。《春日》呈现的是一副田园牧歌的乡村生活:自然景色,细腻光线,几位农夫在绿树成荫的乡间劳作, 描绘树枝上绿叶的朦胧笔触给画面营造了一种宁静柔和的气氛。这件作品具有巴比松画派的风格。巴比松画派的画家们走出画室,回归自然,描绘普通田间风景;藉以自己的画作,他们希望在法国19世纪中期的工业化浪潮及其带来的动乱与污染中坚守一份世外桃源般的简单和平静。

同是表现大自然,相对于《春日》田园牧歌的景致,亨利·卡尼耶的《阿尔卑斯春景》和亨利·莫尼的《苏醒》描绘的是宏伟壮观的高山风光。远处是白雪皑皑的山脉,近处的崎岖山岩衬托了画面的层次感;而点缀在景色里的行人和生物使得画面生动饱满。

在《苏醒》里,莫尼采用了双“V”型构图来表现山谷,使得观众的视线在画面空间里不由自主的落在前景的河流上;而河流带领观众的视线一直延伸到远处的高峰,给画面注入强烈的透视感。远处的高山刚好呈倒“V”型,与前景的山谷遥相呼应。《苏醒》的色调冷峭,枯树和灰暗岩石营造了冬日凛冽的氛围,让观众感同身受两位跋山涉水的行人面对的艰难。但是从画面外照射进的光线给整个景色注入一丝暖色调,暗示着春意正在渐渐苏醒过来。

亨利·卡尼耶的《阿尔卑斯春景》则以暖色调表现高山美景。画面里的阿尔卑斯山区已经是一派春风和煦、万物复苏的景色。枯枝旁,苔藓上也是山花烂漫。远处白雪覆盖的山川在阳光的照射下也显得明亮。

让·德布罗斯与前面三位画家一样,也是活跃于19世纪下半期的画家。他的风景画更多带有现实主义风格。《巴黎审计院遗址内景》和《乡间漫步》都以平常朴实的视角如实表现了不引人注目的景色。作为浪漫主义的继承者,德布罗斯和其他一些艺术家一起竭力去尝试开启现实主义的大门。艺术家致力于表现他所看到的真实世界,而非理想化的学术派主体。

值得一提的是,奈特,莫尼和德布罗斯的四幅作品的画框都有一定的历史和美学价值。它们都是19世纪在巴黎手工制作的画框。其中奈特,莫尼和德布罗斯的《巴黎审计院遗址内景》的画框是“巴比松”风格,是为“巴比松派”的作品在沙龙展出而专门定制的画框。后者画框上还钉有作品名称和艺术家名字的标牌。德布罗斯的另一作品《乡间漫步》的画框也是19世纪时期手工制作,但它效仿了18世纪“路易十五”的复古风格。

从19世纪到20世纪,法国画坛经历了一系列翻天覆地的变革。“印象主义”的兴起开启了西方现代绘画的时代。印象派画家继承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画派在艺术道路上的开拓成果,而且走得更远。他们直接把画室搬到室外,在户外完成绘画。他们将光与色的科学观念引入到绘画之中,革新了传统固有色观念,创立了以光源色和环境色为核心的现代写生色彩学。因为致力于捕捉自然光线在物体表面形成的瞬息万变的效果,画家作画速度都很快,笔触疾驰。他们不再在调色板上混合不同颜料,然后在画布上以细密严谨的笔调再现他们“所看到”的景色,而是直接将原色的油彩一笔笔的涂在画布上,让色彩在观众的视觉里自动形成观众“要看到”的景色。近看,是一笔笔原色的色团,看似凌乱;远看,这些色团都慢慢融合在一起,形成了光与色瞬间性结合的景象。

居伊·蒙蒂斯和让·戴尔-德维兹的三幅作品都具有印象派的典型特征。蒙蒂斯的《圣地》再现了耶路撒冷中午的城市风景,光线强烈硬朗,明暗对比鲜明。戴尔-德维兹的巴黎风光稍显柔和。他用娴熟自如的笔触再现了巴黎人文风情浓厚的名胜-蒙马特高地和新桥, 抒发了在塞纳河左岸街角咖啡馆消磨午后时光的闲情逸致。

编辑:文凌佳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