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博物馆创办人:这是我和两千万冤魂的约定
0条评论 2013-06-20 11:04:42 来源:南方报业网 作者:林珊珊 李三鸿

“文革”博物馆墙壁上印刻的“文革”时期著名照片

“文革”博物馆墙壁上印刻的“文革”时期著名照片

“文革”博物馆创办人:这是我和两千万冤魂的约定

“文革”博物馆

“文革”博物馆创办人:这是我和两千万冤魂的约定

“塔园魂”屏风纪念墙

“文革”博物馆创办人:这是我和两千万冤魂的约定

陈昭民在祖祠

“文革”博物馆创办人:这是我和两千万冤魂的约定

彭启安

公祭礼进行到第6个年头时,80岁的彭启安老人表现出激愤。

“反对‘文革’博物馆就是反对共产党。”他站在炙热的阳光下,对着松散的人群发表演讲。每句话都像用尽全力,激动时不得不踮起脚尖,以蓄足说话的能量。头顶仅剩的一撮白发也随着情绪竖起又垂下。

祭奠计划再次被破坏,他如此愤怒以至于断定,“反对的人,必定在‘文革’中犯下不可告人的罪恶!”他说欲哭无泪,又欣慰有539人无所畏惧来到现场。他深深鞠了一躬。

晒得无精打采的人群第一次爆发出掌声。随后,他们将手中的鲜花放到刘少奇雕像前。

刘少奇像矗立在安息园,对面围栏上刻着“文革”百种酷刑,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它们背后,是石壁上近万名“文革”死难者的名字。

2006年,安息园建成后,彭启安选定每年8月8日祭奠“文革”死难者。这一切进行得并不顺利,要克服的除了人为阻挠,还有恶劣的天气。这些年,参加祭奠的老人日渐衰弱,那位101岁的老干部已被送到医院。他们想改期,说受不了气候折磨。彭启安摇摇头,“这是我和全国两千万冤魂的约定,一诺千金。”

副市长的追求

当我通过微博知道彭启安这个名字时,我有些惊讶。作为汕头市曾经的副市长,他创建了中国首个“文革”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汕头市澄海区涂城村,就在我家乡附近。从他立下第一块“文革”纪念碑起,至今已有17年,对此我竟一无所知。我在家乡接受了中小学教育,那时对“文革”的全部理解是:“四人帮”造成了“十年浩劫”,如今坏人已经被消灭了。从写第一篇作文开始,我就参与了对新时代的歌颂。我四处寻找辉煌时代的证据,参观村公所,游览汕头著名的海湾大桥。在我的小学作文本里,它成了“腾起的钢铁巨龙”。

现在我得知,海湾大桥工程的领导者也是彭启安。从海湾大桥到“文革”博物馆,两座建筑的跨度间有太多隐喻,它们就像我们时代被彰显和被遮蔽的两副面孔。我忍不住想,从建造雄伟的大桥到重现伤痛的记忆,彭启安经历了什么?

在4月一个阴沉的下午,我见到了彭启安,他正快步走向屋后的菜园,松垮的衬衫随意塞在松垮的西裤里,手里抓着一把耙子,像个老农民。一天中,他有4个小时在菜地里度过,让人以为他过着田园生活。手挥农具,心里惦念的却是“文革”博物馆。他先是简洁扼要说明目前要完成的6件事情,最终忍不住畅想起未来:用声控塑像展示批斗现场、建立雕塑广场还原10年历史、修好道路配宣讲员……越说越快越兴奋,突然间神情黯淡下来。

“没有办法。”他说。

“文革”博物馆的故事说来不可思议,1996年当他决心留下点什么,也许并未想到后来的规模和危机。

编辑:陈荷梅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